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美團、京東、阿里「外賣大戰」導致其二季度淨利潤均下降-快遞搜
文 / 現代物流報記者 馬敬澤 讓3家平臺巨頭少賺200多億的「外賣大戰」,帶來了哪些收益? 近日,京東、美團與阿里陸續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在「外賣大戰」戰火未熄的背景下,三家公司的經營利潤均同比出現下滑。
(來源:美團官網) 其中,美團經調整溢利淨額同比大幅下降89%,京東淨利潤下降50.8%,阿里巴巴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同比下降18%。按去年同期的利潤估算,2025年二季度三家企業總共少賺了超200億元。 「百億補貼」燒掉利潤 從二季度財報來看,三家平臺企業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究其原因,三大平臺在「外賣大戰」中的巨額補貼投入造成這一結果。 據澎湃新聞報導,美團、京東、阿里在外賣業務相應支出分別約77億元、151億元、100億元,也就是說,單是在外賣這一領域,三巨頭就「燒掉」了超300億元。此前據高盛預測,僅今年第二季度,美團、京東、阿里三家在外賣方面的投入就會達到250億元。 另一方面,「外賣大戰」不僅讓消費者深有體會,也無疑是三大平臺今年「押注」的重點。自今年2月京東宣布進軍外賣市場以來,各家的補貼活動此起彼伏。在一季度電話會議上,美團CEO王興稱「將不惜代價贏得競爭」,京東和餓了麼也密集發文,從美團京東相互「喊話」到夏季補貼「混戰」,外賣領域,無疑是三家企業競爭的「主戰場」。 「外賣大戰」對企業業績的深刻影響也可見一斑。在三家披露財報的企業中,美團淨利潤的降幅最大,數額也最低。今年二季度,美團經調整溢利淨額為14.9億元,不僅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9%,與今年一季度的109.49億元相比,也大幅下降了86.3%。 京東第二季度淨利潤為人民幣62億元,同比減少51%,經營利潤由去年同期105.01億元,轉為虧損8.59億元。財報顯示,京東第二季度的營銷開支達270億元,同比增長127.6%;營銷開支佔收入的百分比為7.6%,高於去年同期的4.1%。這些開銷主要用於京東外賣、京東產發等新業務推廣活動。 阿里在第二季度的數據更加平穩。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二季度的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為335.1億元(46.78億美元),較2024年同期的406.91億元下降18%。其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雲基礎設施支出增加,以及對「淘寶閃購」的投入。 以補貼換流量 在少賺200多億的「燒錢競爭」下,各平臺企業在外賣領域取得哪些進展? 作為京東入局外賣的「防守方」,美團在第二季度的壓力更加巨大。其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團二季度實現營收918億元,同比增長11.7%,但其「基本盤」——本地商業板塊的經營利潤同比下跌75.6%,經營利潤率從25.1%降至5.7%,呈現出「營收增長,盈利承壓」的狀態。 不過,美團CEO王興表示,雖然短期盈利能力可能會因為投資增加而波動,但是核心本地商業總體而言能夠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在行業競爭「回歸理性」後,美團的優勢就能再次顯現。 美團在「守擂」的過程中也在拓展新業務。財報顯示,截至7月,美團已聯合800多個頭部連鎖餐飲品牌開出超5500家品牌衛星店。同時,美團二季度研發投入達63億元,同比增長17.2%,其無人機業務已開通64條航線,累計完成超60萬訂單。 京東財報顯示,其外賣等新拓展業務的收入為138.5億元,環比增長140.7%,得到大幅提升。同時,外賣業務也為京東二季度平臺用戶流量、活躍用戶數和購買頻次的增長做出積極貢獻,該業務與京東零售以及其他現有業務形成有效協同,達成了初期戰略目標。 「截至二季度,京東零售毛利率已經實現連續13個季度同比增長。核心零售業務勢頭穩健增強的同時,我們也將以合理節奏推進包括京東外賣等新業務的戰略落地,確保京東邁出的每一步都將為長期價值創造積蓄勢能。」京東集團財務長單甦稱。 在今年4月以「淘寶閃購」加入戰局的阿里在二季度的數據與成果相對亮眼。一方面,在阿里的大力投入下,淘寶閃購的用戶規模和訂單量增長迅速,並全面拓展即時零售,推動各大品牌接入淘寶閃購。阿里稱,淘寶閃購上線僅4個月,月度活躍用戶已突破3億,對比今年4月增長了200%,日訂單峰值達到1.2億單。
(來源:阿里巴巴官網) 另一方面,阿里業務協同的「組合拳」,也為其在外賣和即時零售市場的競爭帶來優勢,阿里對淘寶閃購的投入,也並非單純擴展市場份額,而是不斷完善自身生態協同體系的重要一步。 阿里巴巴中國電商事業群CEO蔣凡在8月29日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指出,阿里不會單獨看外賣的盈利情況,而是考慮到電商的綜合收益,在長期保持價格競爭力的前提下,淘寶對平臺整體產生正向經濟收益。 外賣大戰,餐飲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大平臺巨頭利潤受到不同程度衝擊的同時,平臺補貼的多個餐飲品牌,卻在二季度交出滿意的「成績單」。 在補貼力度最明顯的飲品領域,瑞幸咖啡財報稱其二季度總淨收入為123.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1%;通用會計準則下營業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61.8%。瑞幸咖啡稱,業績增長得益於其門店覆蓋、運營效率、產品交付和供應鏈能力的多維提升。 蜜雪冰城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指出,其上半年實現收入148.7億元,同比增長39.3%;淨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44.1%。蜜雪冰城高管在業績會上稱,公司積極與加盟商把握「外賣大戰」帶來的機遇,顯著推高了門店盈利能力。 麥當勞、肯德基等外賣佔比較高的餐飲品牌也在二季度取得不錯成績。肯德基和必勝客中國內地連鎖店運營商百勝中國的二季度財報指出,其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4%,經營利潤率也提升至10.9%,總收入為28億美元,同比增長4%。 雖然百勝中國稱「並不依賴平臺補貼取得增長」,不過在旗下品牌均入駐第三方平臺、外賣銷售佔餐廳收入45%的情況下,平臺的補貼勢必對百勝中國的業績增長有所貢獻。 三大平臺企業的競爭,也改變了整個外賣市場格局。 根據瑞銀最新報告,目前外賣市場格局已從過去的美團佔74%、餓了麼佔13%、其他佔7%轉變為美團佔65%、餓了麼佔28%、京東佔7%;且三者重合用戶數達到3.88億,同比增長22.8%,這表明用戶正在形成多平臺使用習慣。 可以預見,三大平臺的補貼競爭不會因盈利承壓而「落幕」。據高盛預計,今年7月到明年6月的12個月之內,三平臺外賣大戰或將燒掉920億元。 知名天使投資人、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濤表示,在萬億即時零售戰場,補貼是入場券,而供應鏈效率、場景覆蓋與生態粘性,才是決定終局的關鍵籌碼。
访问:9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