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記者從渝新歐公司了解到,中歐班列(成渝)實現穩定有序運行,上半年開行近3000列。
不久前,一列滿載通訊設備、汽車零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成渝)南通道特快班列,從重慶團結村車站出發,經由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途經亞塞拜然、喬治亞等國,最終抵達土耳其及其他歐洲腹地城市。這趟班列的開行,也標誌著中歐班列南通道特快班列在渝實現了常態化運行。重慶經中間走廊到歐洲的貨物,通過動態優化運力配置、精準匹配沿線鐵路運能、優化運輸時效,運輸時間能壓縮至25—30天,較傳統方式快10天左右,運輸時效提升明顯。
除了開行更高效的線路,我市還通過不斷優化「東協快班」,實現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無縫銜接。日前,首趟「東協快班」的回程班列抵達重慶並進行中轉,標誌著這條貫通歐亞的物流新通道實現雙向對開。這趟班列滿載母嬰用品、美妝產品和醫療耗材,從德國杜伊斯堡始發,在重慶編組後,最終抵達越南。
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市場營銷中心銷售經理譚人允表示,今後從東協到歐洲雙向對開常態化運營後,全程只需要大約19天,比傳統海運時效提升了50%。
憑藉國際物流大通道的物流優勢,重慶從內陸腹地躋身開放前沿,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正不斷提速。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近3000列,運輸貨物超20萬標箱。截至目前,已開行線路50多條,覆蓋歐亞各國的120多個城市。
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劉太平表示,中歐班列運輸的不僅僅是貨物本身,更是通過高效物流運輸組織,縮短了亞歐兩地的陸上距離。接下來,他們將繼續深化協作機制,全面提升班列開行頻次和運行時效,為「重慶智造」走向世界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