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深圳港加速邁向世界級航運樞紐-快遞搜
在晨曦的微光中,一聲悠長的汽笛劃破大鵬灣的海霧。一艘長達400米的巨型貨櫃班輪,如同鋼鐵巨鯨,緩緩駛入深圳東部鹽田港區。它身處的深圳港,每天有超過70艘次大型國際班輪組成的龐大船隊,在這條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上穿梭不息,編織著中國與世界經濟的緊密紐帶。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7月,深圳港貨櫃吞吐量達2036.2萬標箱,同比增長8.8%。成績的背後,是深圳港從傳統裝卸港向全球綜合航運樞紐的華麗蛻變,是港口功能能級的全面提升。 全球拼裝樞紐 ——創新模式提升貿易便利化 鹽田港區,「Cosco」巨輪正在進行著裝卸作業。而在不遠處的專用場地,工人們正忙碌地將來自東南亞的貨櫃拆箱,與華南地區的電子產品重新拼裝入櫃,準備搭乘下一班船前往歐洲。這種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如今在深圳港已成為常態。 在深圳港集團物流中心,來自越南的家具、泰國的農產品、東莞的電子產品在這裡被重新拆拼組合,發往全球各地。「通過國際中轉集拼,客戶可節省15%的物流成本和20%的時間成本。」現場負責人表示。 近日,裝載著一批空調器的「漢洋981」從中山黃圃港啟航駛向深圳鹽田港區在港區換裝國際貨輪後直抵海外。截至2025年6月,「大灣區組合港」模式下,以深圳港為樞紐港,累計開通組合港航線43條,覆蓋廣東省內佛山、中山等11個城市。 據介紹,深圳港今年持續推動國際中轉集拼、整船換裝業務升級,新增3條跨境電商快線專門服務此項業務。前海綜合保稅區創新的「全球中心倉」模式,允許不同稅態貨物同倉存儲,滿足企業同時供應國內、海外兩個市場的需求,讓轉口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深圳港轉口貿易佔比已提升至總吞吐量的22%,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貨物集散樞紐。 智慧綠色樞紐 ——科技賦能的全要素升級 今年8月8日,深圳西部港區,「新奧普陀號」LNG加注船緩緩靠上「達飛誠實」貨櫃巨輪,冰冷的液化天然氣通過低溫管道平穩輸送。這標誌著深圳港實現了LNG加注業務全域覆蓋。 數據顯示,今年1-7月深圳港LNG加注量達31.02萬立方米,同比猛增157%,已超去年全年總量。這項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全國推廣的「水上LNG加注海事服務體系」,正在悄然改寫航運業的能源結構,服務範圍更覆蓋至香港,助力大灣區共建綠色航運中心。 「『深港海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專題研究已提出28項創新舉措,其中15項進入實施階段。兩地同步發布《深港甲醇加注作業安全核查指引》,推動綠色航運標準一體化。」深圳海事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綠色變革不止於燃料。媽灣智慧港實現無人集卡全流程作業,上半年減排二氧化碳超萬噸;深圳港開闢新能源汽車海運出口綠色通道,助力「新三樣」成為出口新增長點。今年1-7月年出口額628.1億元,同比增長21.5%。同時,全國首個「空陸水」一體化立體監測監管系統在這裡建成,到港船舶累計減排硫氧化物4萬噸、二氧化碳2.5萬噸。這些亮眼的數字,描繪出碧海藍天的生態畫卷。 產業服務樞紐 ——港產城融合的新生態 8月22日,深圳市海洋智能裝備公共服務平臺揭牌暨深圳市海洋產業聯盟2025年度大會在深圳港集團旗下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園舉辦,標誌著深圳市海洋智能裝備公共服務平臺正式投入運營。 深圳港集團旗下大鏟灣公司在揭牌儀式上與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國家水運工程檢測設備計量站和航天新源、國天科技、奧立安等14家意向入駐企業分別籤訂合作協議,擬就共建海洋智能裝備檢測認證體系和發展海洋產業展開深入合作,進一步推動大鏟灣片區海洋產業集聚發展。 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挪威康士伯海事技術研發中心剛剛揭幕。不遠處,香港華光海運的船舶管理公司內,工作人員正通過智能系統監控著全球航行的船隊。 深圳港的創新遠不止於碼頭作業。《深圳經濟特區國際船舶條例》出臺後,「中國前海」船籍港影響力快速提升,已登記船舶13艘,總噸位達40萬噸。船舶融資租賃業務同樣蓬勃發展,前海落地融資租賃船舶達48艘,租賃資產達168億元,躍居華南地區首位。 「我們選擇深圳,看中的是整個航運服務生態。」一家剛入駐的航運經紀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前海已集聚超過560家航運服務企業,形成從船舶登記、融資保險、海事法律到技術研發的全產業鏈生態圈。 效率一流樞紐 ——灣區海上的「速度與激情」 在深圳港海域,一場「靜悄悄」的效率革命正在進行。 深港引航員證書互認、非公約船舶安全檢查結果互認、船舶燃油質量信息共享……一項項規則突破正在這裡發生。26名深圳港引航員和28名香港引航員取得雙方互認適任證書,大灣區航運人才流動的壁壘正在被打破。 「過去,不同部門的檢查可能要登輪好幾次,現在,『一條船一次查』,所有問題一次性解決。」一位剛結束檢查的海事人員說道。這項源自深圳的創新,已累計減少重複登輪3萬艘次,其經驗正從這裡駛向全國。 更深層次的協同正在灣區展開。隨著深港引航合作框架的落地,困擾多年的「二次引航」成為歷史。2.1萬艘次船舶享受到了這份便利,平均每艘船進出港時間縮短40分鐘,年均節約成本高達2.4億元——這不僅是經濟帳,更是大灣區規則銜接的突破性答卷。 海面上,西部水域船舶定線制如同為巨輪鋪設了「海上高速公路」,讓日均交通流量增長5.9%;20萬噸級巨輪轟鳴著駛過銅鼓航道,常態化夜航使其待泊時間銳減6-7小時。效率,已成為深圳港最閃亮的標籤。 內陸聯通樞紐 ——輻射全球的集疏運網絡 8月20日,鹽田國際貨櫃碼頭聯合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深圳港集團在深圳鹽田國際大廈舉辦「『渝深港圖定班列』開通一周年慶典」。來自渝深港三地的政府代表和客戶代表共同見證第168趟圖定班列順利抵達鹽田港。 「自去年8月20日升級為『圖定班列』並成功首發,去年貨運量同比激增近9倍,今年截至目前同比再增長1.6倍。」鹽田國際有關負責人介紹。 「過去需要先運到港口周邊倉庫等待,現在班列定時定點,實現了『廠門-船上』的無縫銜接。真正實現了出海口搬到家門口」。物流公司王經理算了一筆帳:每個貨櫃可節省物流成本約2000元,時間減少2-3天。 鹽田區委書記李忠表示,「『渝深港圖定班列』開通一年來,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深度互動、高效協作的重要戰略通道。鹽田區因港而生、因港而興,始終堅定不移經略海洋、向海圖強。」 記者了解到,像重慶這樣的內陸港,深圳已布局22個,開通33條海鐵聯運線路,不僅覆蓋廣東省內,更延伸至重慶、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地。與此同時,270條外貿貨櫃班輪航線聯通全球,其中30條跨境電商海運快線成為新增長點。 「今年以來,深圳港進一步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持續推動拓展國際中轉集拼、整船換裝業務,加密全球航線布局,同步提升港口作業效率、通關效率,保障海運出口渠道高效暢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 面朝南海,劈波斬浪,揚帆遠航。深圳港正以每分鐘13艘次的通航效率、每天70艘次的國際班輪頻率、每月300萬標箱的吞吐節奏,書寫著新時代「向海圖強」的輝煌篇章。這裡,不僅裝卸貨櫃,更在拼裝全球供應鏈、書寫航運新規則、創造產業新生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航運樞紐正在加速崛起。 快遞搜免責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其他媒體,快遞搜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