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的跨太平洋貿易基準貨櫃運價跌至紅海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葉門胡塞叛軍於2023年底開始襲擊航運。
Freightos的分析師Judah Levine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儘管胡塞武裝恢復了對商船的襲擊,導致大多數主要貨櫃航運公司取消了2026年重返蘇伊士運河航線的計劃,但亞洲西海岸的海運價格也受到關稅壓力和噸位過多的打擊。
萊文指出,東海岸的價格也與紅海前的水平「近在咫尺」。
此外,運價回落至紅海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儘管目前襲擊仍在繼續——表明,航空公司仍在與運力過剩作鬥爭。「亞歐貿易現貨市場的發展也可能支持產能過剩已經影響利率的可能性,」 Levine寫道。
6月份的進口旺季早期激增只是一個美好的回憶,因為託運人比正常情況下更早地帶來了貨物,以趕在關稅截止日期之前。
根據最新的波羅的海運費指數,亞洲到美西海岸運費下降8%,至1940美元/ 40英尺當量單位(FEU),亞洲-美國運費下降3%。東海岸價格為3472美元/ FEU。
萊文寫道:「今年5月,美國將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基準關稅從145%降至30%,為期90天,跨太平洋貨運需求激增,到西海岸的貨櫃運費飆升至每FEU 6000美元以上,因為託運人急於將貨物在8月到期日之前運往美國。」
Freightos對供應鏈專業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大約一半的人預計,白宮最近宣布的將把30%的基準關稅再延長90天的決定,將導致另一個旺季的出現。
萊文補充說:「但另一半人認為,即使延期,今年的旺季也已經過去了——到目前為止,貨櫃運價似乎支持了這些預期。」
業內消息人士表示,延長關稅暫停期不僅僅是出於經濟擔憂或缺乏與中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他們說,延期是在美國海關系統被大幅調整關稅和取消低價值商品的最低限額後的新數據要求所淹沒之後做出的。
Freightos說,由於中國在美國貿易中斷後找到了新的商品市場,亞歐貨運旺季需求強勁。
萊文寫道:「儘管運量強勁,但歐洲幾個主要貨櫃樞紐持續擁堵,而且紅海改道仍在直接吸收這條航線的運力,但貨櫃運價仍比一年前低了60%。當時,紅海危機被認為是導致通往歐洲的貨櫃運價飆升至每FEU約7000美元,通往地中海的貨櫃運價飆升至每FEU約8000美元的主要原因。」
亞洲-北歐費率持平在每FEU 3300美元左右,這是自7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亞洲-地中海天然氣價格從6月中旬每FEU 4800美元的旺季高點跌至約3100美元。萊文指出,航空公司將在9月份減少這些航線的運力,以支撐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