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國航遠洋(833171)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36億元,同比下降5.47%;歸母淨利潤虧損2460.68萬元,上年同期盈利6747.5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3852.27萬元,上年同期盈利4270.56萬元。2025年上半年運價整體跟隨季節性節奏波動,形成3月和6月兩次高點報告期內,報告期內BDI平均值1278點,較2024年上半年的下降30.20%,其中波羅的海?巴拿馬型船指數(BPI)上半年均值為1178點,同比下跌33.46%。國航遠洋表示,受BPI指數大幅下跌影響,公司外貿運價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同時國際幹散貨運輸市場整體呈現運價下跌、供需寬鬆的特點,給公司經營帶來一定挑戰,部分指標呈現14/162下滑。沿海乾散貨運輸方面表現相對穩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指數(CBCFI)上半年平均值為654.52點,同比上漲12.18%,公司國內收入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加28.85個百分點。國航遠洋稱,儘管國際市場整體疲軟,但公司在應對市場變化、保障沿海業務穩定等方面積極採取措施,努力降低市場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繼續推進運力結構優化工作,結合市場供需變化調整船舶運營安排。面對國際海事組織減排規則及歐盟碳稅等政策的持續影響,公司在綠色船舶運營和管理方面持續發力,確保現有船舶符合環保要求。同時,根據市場對不同船型需求的變化,合理調配各類型船舶的運營航線,力求在市場波動中提升運營效率。資料顯示,國航遠洋目前自營船隊規模達 21 艘,綠色運力佔比超 30%。對於市場下半年和 2026 年預期,國航遠洋表示,7 月份 BDI 漲 6.51%至 2258 點,創下自 2024年 3 月以來的新高。多項世紀工程拉動原材料運輸需求,僅雅江工程已三倍於三峽工程,鐵礦石、煤炭、水泥原料等大宗商品的運輸需求隨之攀升,尤其是依賴海運的進口量大幅增加,為全球幹散貨運輸市場帶來強勁活力。國際上,下半年傳統旺季國際鐵礦石出貨量持續上升,巴西糧食豐收,大量農產品通過海運出口,推高即期運費。同時,受經濟前景不確定和造船產能限制的影響,新船交付量沒有明顯增長。再加上全球多個港口擁堵、靠泊時間延長等因素,整體運力明顯收縮。預計今年下半年需求較上半年上升,整體來看,預計下半年運價較今年上半年好,更有機會延續至 202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