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靠「法律漏洞」年入35億美元?百年航運家族的財富密碼-快遞搜
「美國活力號」(American Energy)油輪長900英尺(約274米),船體為黑色,駕駛臺有十層樓高。頂層甲板上凸出來的是巨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儲罐,邊角方正,罐身塗成青綠色,與波多黎各南部海岸佩紐埃拉斯港的海水相映成趣。 這艘船歸佛羅裡達州傑克遜維爾的克勞利海事公司所有,今年6月首次向波多黎各運送了3500萬加侖(約13萬立方米)超低溫冷凍液化天然氣——這些天然氣來自美國頁巖氣開採商,被冷卻至零下260華氏度(約零下162攝氏度)。克勞利海事58歲的董事長兼主要所有人小託馬斯·克勞利說,單這一批貨物產生的電力,就足夠8萬戶家庭用一年。 「美國活力號」對克勞利來說是艘新船,但別看它外觀光鮮,其實早就是艘舊船了。它建造於1994年,本已要送去拆船廠,但去年被克勞利以約2500萬美元買下。為什麼他要投資這樣一艘船?要知道,每天都有十幾艘更大、更新、更高效的油輪,將美國液化天然氣運往全球。或者換一個角度,在路易斯安那州或德克薩斯州有數百艘現代化巨型油輪,滿載著液化天然氣,它們就不能順路去一趟佩紐埃拉斯港嗎? 答案就藏在《瓊斯法案》裡。這部法案又稱1920年《商船法》,規定凡在美屬港口間航行的船隻,必須由美國製造、配備美國船員並懸掛美國國旗——除非獲得豁免。 「美國活力號」確實需要豁免——因為它是在法國造的。 克勞利能讓這艘船獲得《瓊斯法案》合規資格,全因發現了一個漏洞:1996年的一項法律規定,那一年之前在國外建造的船隻,可從事《瓊斯法案》管轄的國內航運貿易。「我們當時擔心一艘都找不到。」他說。 這聽著就很荒謬。美國的產品銷往歐洲和亞洲已這麼多年,如今要把同樣的產品運往美屬領地,卻得鑽一個技術漏洞,找一艘差點要送到廢品廠的舊船才行? 但這恰恰體現了克勞利的過人之處:在這個全球最不容懈怠的重資產行業裡,他早已練就在監管的淺灘暗礁間穿行的本領。克勞利海事旗下125艘船中,112艘符合《瓊斯法案》的要求,公司也憑藉35億美元的營收成為這個細分領域的龍頭。 正是靠著在這個受保護的「航道」裡穩健行駛,克勞利(他和直系親屬持有公司約80%股份,價值約15億美元)得以避開航運巨頭的鋒芒,比如丹麥的馬士基(營收560億美元)和中國的中遠海運(營收320億美元)。「《瓊斯法案》不是驅動公司的核心動力,但我們的運營確實離不開它。」克勞利說。 加圖研究所的科林·格雷博(Colin Grabow)等《瓊斯法案》的批評者認為,若該法案的目的是保護和激勵國內航運船隊,使之日益強大,那它顯然失敗了,理應廢除。他說,克勞利翻新法國造舊油輪,並將之命名為「美國活力號」的做法「恰恰說明,只要讓《瓊斯法案》對美國人的束縛稍稍放鬆一點,就能看到成效」。 克勞利最近確實給船隊添了一艘美國造的船:全電動拖船「電子狼號」(eWolf),由阿拉巴馬州科登的Master Boat Builders建造,目前在聖地牙哥港作業。這艘82英尺長的拖船拖力達70噸,造價約3500萬美元,是傳統拖船的兩倍。零排放固然好,但它續航有限。即便獲得了聖地牙哥空氣汙染控制區和美國環境保護局的1300萬美元補貼,但克勞利還是說,再買一艘並不划算。 未來,決策權將落到克勞利家族的第四代手上,包括在倫敦從事保險行業的女兒,以及27歲、在西雅圖負責港口拖船業務的兒子班農·克勞利(Bannon Crowley)。「我一直是這個公司的守護者,」現任掌門人說,「現在我想把這種守護的責任教給他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