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年輕人白手起家「創業第一站」:拼多多「千億扶持」保駕護航,助力上下遊穩崗拓崗-快遞搜
23歲以前,龔琦從沒想過自己會當上CEO。他不是傳統意義的「好學生」,沒有耀眼的學歷背景,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文藝特長,上一次受到表揚還是初二數學考試拿滿分。 轉折發生在他與同學合夥開網店後。2024年,兩人在拼多多上經營飾品生意,一年就實現日均2000單以上,公司員工近10人、合作工廠3家。 張永比龔琦小一歲,因入學晚,目前是河南一所本科學校的大三學生。他還有一個身份——一家電商公司的CEO,在拼多多擁有6家店鋪,日均單量保持3000單以上。 今年是張永電商創業的第二年,為了兼顧學業和事業經常鄭州、義烏兩地跑,但他不覺得累,反而幹勁十足。今年暑假,他乾脆租住在義烏,每天穿梭於國際商貿城的各個飾品檔口,選品、殺價、取貨,有時一天跑幾趟。 「我家境普通,父母也沒有門路,與其大海撈針找個三四千元的工作,不如自己創業搏一搏。幸運的是,去年在拼多多開的店很快就做起來了。」張永現在就想抓住機會,持續做大生意。 今年6月,1222萬高校應屆畢業生走出校門。面對複雜多變的就業環境,他們懷著夢想與期待,同時也承受著激烈的競爭壓力。而除了考公、讀研、進大廠,不少年輕人選擇了創業這一賽道,其中,門檻低、動銷快、易上手的電商創業成為許多應屆生的首選。 在拼多多平臺就活躍著一批「大學生創業者」。他們大多是高校應屆畢業生或在校生,不約而同在拼多多開啟「人生第一次創業」,藉助平臺的流量支持和幫扶政策,生意規模迅速做大。 沒有名校光環,也沒有顯赫的職場成績背書,當「應屆生」「普通人」「創業者」這些字眼匯聚到一起,他們的故事同樣鮮活而熱烈。他們憑著一股闖勁,撿拾被忽略的市場需求,不僅為自己找到了工作,還解決了更多人的就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趕潮:大學生上拼多多創業 「做電商嗎?」「賺多少?」「兩萬。」「一個月?」「一天!」 收到同窗的創業邀請,龔琦半信半疑。他有個「小目標」:畢業後找個安穩工作,幹個一二十年,存個100萬就退休。「如果創業,豈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目標?」彼時,龔琦身邊同學找的工作大多月薪幾千,「只有極少數能達到1萬」。 機會近在眼前,龔琦有些膽怯,但一個宿舍學習生活四年的交情,讓他潛意識裡想試一試。畢竟,同窗有親戚的成功經驗可以照葫蘆畫瓢,「勝算多了幾成」。 2023年,兩人背著行李從湖南到廣東,在一家公司學了半年電商運營後,就開起了網店。創業初期,龔琦窩在出租屋,一邊挖掘新款,一邊研究平臺,「屏幕都盯穿了,單量還是不見起色。」好不容易有天漲到100多單,又因為幾件快遞攬收不及時、店鋪分下降導致流量斷崖式下跌,一下回到日均20多單。 一籌莫展時,龔琦調整策略,不再多平臺經營,將全部希望押注到了拼多多上,因為「平臺保證金低、小二反饋及時,對新手商家更友好」。 幾乎在同一時期,河南鄭州的大二學生張永背著一個雙肩包、揣著2000元現金,坐上了去往浙江義烏的綠皮火車,「趁年輕,闖一闖」。從大一起,他就嘗試幫同學在電商平臺賣木雕、陶瓷類藝術品,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萌發了「儘早創業」的想法。 初到這座南方小城,張永就被濃厚的創業氛圍吸引,「到處是供貨商、貿易商、品牌商,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的都有,大家開口閉口全是商品、訂單、賺錢方法。」 在各個商貿城轉了幾天,張永有了自己的判斷。「在義烏,誰有訂單,誰就有話語權,月銷5萬單是個檻兒,過了這道檻,快遞費、倉儲費、加工費等各項費用都能降下來,而打造爆款,拼多多最合適不過了。」 蔣磊比張永大十歲,在這波網際網路浪潮的蓄勢階段,他剛進入大學,靠著網銷虛擬服務,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畢業後旋即成立公司,繼續通過電商銷售取暖器、電風扇等兩季家電。
▲ 蔣磊的產品供應鏈輻射到湖南益陽、寧鄉等地,為8個鄉村工廠提供了穩定的生產訂單。劉逸帆|攝 「當時聽身邊朋友說,他在拼多多上賣電動車擋風被,一天兩萬件,單量非常大。」朋友間的一次閒聊,讓蔣磊注意到正大力吸引優質商家入駐的拼多多。 註冊、審核、上貨,開店流程簡便、高效。「大學生自己摸索一會兒基本都能開出店。」蔣磊認為,拼多多的入駐設計很利好「小白」,但賣得好要有真本事,「產品要兼具差異性和質價比,對商家的供應鏈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要麼自家開工廠,要麼有深度合作的工廠,這樣才能保障品質和成本優勢,承接產品打爆後的產能需求。」龔琦在創業初期主要依託合伙人親戚家的工廠,「借用」他們的倉庫和物流服務商,將廠貨賣到拼多多上。站穩腳跟後,他再針對平臺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開款拓品,甚至尋找新的合作工廠。 逐浪:借力「千億扶持」做大生意 全力運營拼多多店鋪半個月左右,龔琦的生意峰迴路轉。去年母親節前夕,他結合時下流行的審美以及每天刷社交媒體練成的「眼光」,精挑細選了一款珍珠項鍊,「正好趕上拼多多有流量和補貼扶持,我們就報名參加了大促。」 產品上架後不久,一天早上,龔琦照例走路上班。從家到公司約1公裡,他習慣性地打開手機看店鋪銷量:單量比平常漲了3倍多!龔琦馬上截圖給合伙人,「我們要發財了?」 這次經歷讓龔琦發現只要抓住節慶時點,在平臺的助力下,珍珠類商品很容易起量。但他也強調,要想成功報上活動,「商品質量和店鋪評分是首要前提,提報的產品還得有差異性」。目前,龔琦所經營店鋪在高峰期的日拼單量突破5000單。這距離他創業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背靠義烏小商品供應鏈的張永,也很「快」。去年,他自主設計了一款向日葵發卡,不到6小時就將花式、顏色、材質等全部敲定,產品一經上架,第一天銷量爬升明顯,第四天一小時賣出了100多單。 為了接住這波流量,張永迅速聯繫合作工廠,要求接單次日產出商品,從生產地到發貨地的運輸、裝卸控制在半小時,接著迅速聯繫快遞物流發出,主打一個「快」。 今年,他升級了飾品質量,價格也有小幅攀升,但爆款的長尾效應明顯,目前仍保持著每日幾百單的出貨量,「這種暢銷款,對我們攤薄經營成本非常有利,利潤也更有保障」。 打過幾次勝仗後,張永琢磨出了一些門道,「質價比要足夠好,要多參與平臺活動,供應鏈要穩定,不明白的時候臉皮要厚,要及時與小二溝通。」 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計劃,擬在未來三年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1000億元,補貼供給和需求兩側,助力平臺商家高質量發展。 7月上旬,為了推廣兩件新品,龔琦報名參加了一項推廣補貼活動。受益於「千億扶持」計劃的相關政策,其每銷售一件商品,拼多多官補50%,大幅加快了新品打爆速度,「只用了3天,單量就起來了,比以往快了一倍不止。」 平臺的扶持,在張永的店鋪體現得更為直觀。二季度,他參與了秒殺活動,進店用戶量較日常漲了5倍左右,「還帶動店鋪其他商品的銷量增長,效果超乎預期」。
▲ 隨著「百億減免」「電商西進」「千億扶持」等計劃的持續推進,蔣磊在拼多多平臺目前年銷量同比漲幅30%-50%。劉逸帆|攝 作為早期入駐平臺的商家,蔣磊從大學生創業者到年銷過億,只用了五年時間。「產品質價比和領先的供應鏈能力是我們做大生意的關鍵,但這麼多年銷量持續增長並不容易。」蔣磊表示,隨著「百億減免」「電商西進」「千億扶持」等計劃的持續推進,「只有拼多多平臺目前還維持著每年30%-50%的銷量漲幅」。 造浪:助力上下遊穩崗拓崗 「(店鋪)收入一天2萬」,龔琦在拼多多開店半年就實現了,他如今又有了一個更大的「小目標」,「我不想過日復一日平淡的生活,想有一份自己的事業,闖蕩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為了保障產品供應穩定、提供及時的售後服務,他不僅招了助理、客服、打包工人數名,還與3家義烏工廠達成了長期合作,讓工廠裡的四五十名員工有了穩定、持續的收入來源。「現在每天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被人喊龔總有時也會緊張焦慮,肩負的責任更多、壓力更大了。」
▲ 龔琦招聘的助理正在貼快遞面單,來自拼多多的訂單像書一樣厚。周琪|攝 隨著生意進入新階段,龔琦也調整了目標。學電商運營時,他的「師傅」在拼多多上經營著幾家數碼3C店鋪,開店第二年銷售額就突破2000萬。這些訂單撐起了全公司上百人和多家製造工廠工人的生計。「電商是他的大學專業,但他不是名校出身,和我一樣是普通人,我希望向他學習,通過經營自己的電商生意,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不到一年,張永在拼多多開出6個店鋪,月均訂單超12萬單。他在義烏新招了幾名員工,還與河南工廠籤訂了合作。預計到2025年底,張永在拼多多的店鋪數量將達到10家,日均單量再增加30%左右,「明年畢業時已經有能力解決同學的就業問題了」。 「拼多多是一個非常適合年輕人創業的平臺。」已在義烏租下辦公室的張永認為,對於即將或者還未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做電商可以自由調節工作節奏,兼顧學業與事業。「創業一年,我個人成長很明顯,現在做決策首先會想到自己是一名CEO,要承擔風險和責任。20歲正是打拼的年紀,又有這麼好的機會和平臺扶持,我想繼續把生意做大。」 蔣磊的生意規模更大。目前,其公司已有180餘名員工,僅客服崗就50餘人,絕大多數是湖南各地市的95後、00後大學生畢業生。他還將供應鏈輻射到湖南益陽、寧鄉等地,與8個鄉村工廠建立了合作,「規模大的工廠員工約60人,小工廠也有10多個人,這其中有不少是留守老人。我們的訂單讓他們有了一份補貼家用的收入。」 作為平臺小有成就的年輕創業者,張永鼓勵更多有生意頭腦的大學生嘗試創業,「年輕人在抓新品、打爆品方面,嗅覺更靈敏。拼多多平臺規則簡單,容易上手,去年以來還持續加大對優質供給的補貼,降低商家運營負擔,對小成本創業者非常友好。」但他也提醒「一腔熱血」的大學生,「創業九死一生,既考驗資源掌控和整合力,也磨鍊心理素質,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與風險評估,切忌盲目跟風。」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