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半年甩賣22艘船!大船東主動撤退,實現債務清零!-快遞搜
7月16日,Taylor Maritime宣布再度出售10艘幹散貨船,交易總金額達1.763億美元,平均價格僅較公允市場價值折讓1.1%。其中3艘船舶已完成交割,其餘7艘預計將在今年12月前完成交付。 與此同時,公司也確認,早前披露的9艘船舶現已全部出售,累計收入1.373億美元。結合現有現金儲備,Taylor Maritime已於2025年7月提前償還全部銀行貸款,正式實現「零負債」目標。 兩輪交易完成後,公司船隊將壓縮至8艘日本建造船,另有1艘聯營船及6艘租賃船在運營。自2023年初以來,Taylor Maritime已累計出售49艘船舶,僅2025年就完成了22艘的資產處置,動作之快、規模之大,在同類上市船東中極為罕見。 Taylor Maritime坦言,拋售資產的背後,除了去槓桿的目標,更是對全球船隊供給持續上升、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戰略警覺。公司希望通過提前部署,主動迴避可能到來的資產價值回落風險。 據內部測算,自2023年以來的減持操作已成功為股東保住約8200萬美元的帳面價值,進一步凸顯出管理層對市場周期的精準把握和強勁執行力。 Taylor Maritime執行長Edward Buttery表示:「我們用事實證明了,公司有能力以接近或等於淨資產價值的價格出售船舶,並實現全額還清銀行債務。這兩項成果對於在市場充滿變數的當下守護股東價值至關重要。」 事實上,Taylor Maritime早在今年初就對市場前景持審慎態度。公司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受春節因素及全球政策面擾動影響,租船市場一度陷入低谷,船舶資產價格亦出現波動。隨著節後復工及市場回暖,資產價格開始企穩回升。特別是在中美互相加徵新關稅之後,市場情緒趨於緊張,二手船流動性一度趨緊,中國建造船交易明顯放緩,而日本造船則受到市場追捧。 公司警告稱,若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可能對工業生產與全球GDP增速構成打壓,從而影響幹散貨航運整體需求。 Buttery強調,Taylor Maritime正加速從「投資基金式船東」向「商業運營型企業」轉型,提升運營靈活性、優化成本控制,並在不犧牲派息能力的前提下實現穩健去槓桿,增強對2025年潛在市場波動的抗壓能力。 在海運圈聚焦看來,Taylor Maritime大規模出售船舶的行為固然是一種去槓桿、控風險的財務策略,但更深層的意義,則在於對幹散貨行業未來周期的前瞻性判斷與主動應對。 當前市場呈現「增量有限、變量頻出」的態勢,資產流動性與現金管理正成為中小船東生存的關鍵命題。Taylor Maritime果斷減持、鎖定帳面價值,顯示出其管理層對市場節奏有著清醒而克制的判斷,尤其在二手船市場尚存一定溢價窗口之際出手,更是凸顯出行動的果斷與精準。 相較部分仍處在「價格幻覺」中的同業,Taylor Maritime已率先完成向輕資產、穩分紅的轉型,從「資本博弈者」轉變為真正的「現金流經營者」。這一策略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全球經濟增長承壓的背景下,或將成為中型船東對抗市場波動的一種現實選擇。 當然,這種策略也伴隨著「踏空」的風險。若全球幹散貨市場延續復甦、租金與資產價格持續上漲,Taylor Maritime將面臨「手中無船」的尷尬局面。從更長期的角度看,Taylor Maritime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減持與債務清零操作,究竟是穩健布局下的精準預判,還是錯失上漲紅利的遺憾踏空?這場關於策略、時機與周期博弈的討論,或許才剛剛開始。 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