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Flightglobal報導,歐洲聯盟航空安全局(EASA)最新提案,部分運輸類飛機將被要求強制安裝起飛性能監測系統,以持續降低由於數據輸入或計算錯誤而導致的風險。該強制要求僅適用於新製造的航空器,預計最快將在2033年左右生效。
EASA表示,制定這一措施的動因是出於對「起飛性能未被察覺的偏差」這一長期安全隱患的擔憂。此類偏差可能由錯誤的起飛參數、使用了錯誤的跑道交叉口、或基於錯誤的重量和平衡數據對飛機進行配置不當而引發。
根據提案,擬議中的監測系統將由三個功能模塊組成,分別為F1、F2和F3,用於發現起飛階段的問題並提醒飛行員。F1負責檢查飛行管理系統輸入等起飛參數誤差;F2確認飛機在起飛滑跑開始時所處的位置是否正確;F3提供起飛性能的實時監測。
EASA指出,F1和F2功能將適用於所有運輸類飛機,而F3功能僅要求安裝在較大型的飛機上,如大型客機或貨機,不包括小型公務機和支線渦槳飛機。
EASA解釋稱,F3作為三項功能中「最複雜且成本最高」的一項,其強制安裝在所有飛機上的成本效益有限。雖然強制安裝全部三個功能可防止多達89%的潛在新機型起飛安全事件,但在回顧既往事故案例後,EASA認為沒有發現任何一例僅F3功能才能防範、而F1和F2無法預防的小型飛機事故。因此,EASA表示,F3功能對渦槳飛機和公務機的「實際益處非常有限」,但基於大型客機設計的公務機將不在豁免之列。
雖然此次提案並未要求對在役飛機進行改裝,但它將適用於新生產的、已獲認證型號的機體以及全新設計的飛機。EASA預計,到該提案實施25年後的2058年,全球機隊中符合新規的飛機數量將實現翻倍增長。
目前,EASA已向公眾徵求意見,意見提交截止日期為今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