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裡夫斯在下議院突然落淚,這個情緒流露的瞬間,意外成為觀察英國財政現狀的典型切片。
7月2日,英國下議院內,首相質詢環節正進行到激烈處,保守黨議員就裡夫斯的未來向英國首相斯塔默發難,斯塔默當時並未明確表態支持裡夫斯,而當電視直播鏡頭轉向裡夫斯,這位主管"國家帳本"的46歲女士正抬手輕拭著眼角的淚水。
這一畫面猶如投入英國金融市場的「深水炸彈」,引發劇烈震蕩,英鎊下跌、國債收益率飆升、中型股指重挫,一場「股債匯三殺」的風暴席捲倫敦金融城。英國媒體形容此次市場波動程度堪比2022年特拉斯政府因激進減稅引發的「迷你預算危機」。
事情的起因是工黨政府在福利改革上出現重大轉向。為了填補財政缺口,裡夫斯此前力推削減福利支出,計劃每年節省50億英鎊(約489億元人民幣)。但這一計劃遭到工黨內部強烈反對,斯塔默最終選擇讓步,放棄了關鍵的福利削減條款。這一政策反轉,使裡夫斯精心規劃的財政藍圖出現巨大漏洞,也讓她背負巨大壓力。
經歷市場震蕩之後,斯塔默緊急發聲力保裡夫斯,承諾其職位穩固、財政路線不變。裡夫斯7月3日也對媒體表示,儘管經歷了艱難時刻,但她「決心履行職責」。
雖然英國政府高層的表態暫時穩住市場,但這種短期維穩難以掩蓋更深層的經濟困境。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英國經濟增速預計僅1.1%,稅收增長乏力將進一步加劇收支矛盾。
自2024年7月初組成政府以來,工黨將執政目標定位於「修復國家根基」。2024年秋季預算通過提高資本利得稅、堵塞稅務漏洞、對私立學校學費加徵增值稅、上調銀行附加稅等手段增加了約400億英鎊(約3914億元人民幣)財政收入,重點投入國民保健制度、國防開支和基礎設施建設。然而,這些措施似乎未能有效轉化為公眾的支持,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對工黨不利。
裡夫斯的「落淚」折射出英國財政政策的兩難處境。在經濟增長乏力、社會福利需求攀升的背景下,工黨政府既要穩住金融市場信心,又需回應民眾對生活成本的擔憂,這種平衡猶如「走鋼絲」。
擺在裡夫斯面前的首要難題,是如何填補福利改革失敗後擴大的財政缺口。有分析人士認為,裡夫斯可能被迫在增稅與削減公共服務間二選一,但無論哪種選擇,都將對民生造成直接衝擊。
未來數月,秋季預算案的政策走向將成為關鍵——裡夫斯能否拿出兼顧現實妥協與長遠規劃的方案,不僅關乎其政治命運,更將影響英國能否走出「高債務-低增長」的困境,為國家財政重建可持續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