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北京首趟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中歐班列(北京--巴庫)從房山區鳴笛啟程,這是北京開通的第5條國際運輸幹線,是北京拓展中歐班列南通道布局的關鍵一步,也是北京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又一重要成果。
本趟班列由北京房山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組織開行,共搭載104個標準貨櫃的生物醫藥、汽車配件、標準件等出口產品,貨重2300多噸,價值1500多萬元。班列從北京出發後,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穿越哈薩克斯坦抵達裏海東岸的阿克套港,轉乘輪渡橫渡裏海,到阿利亞特港上岸,然後鐵路運抵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全程採用「鐵—海—鐵」多式聯運模式,跨越8000多公裡,在途運行時間15天左右。隨後,部分貨物還將分撥至喬治亞、土耳其、塞爾維亞等國家。
「跨裏海路線可以充分發揮中歐班列的戰略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務北京外向型經濟發展。」北京房山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傳蒙說,作為中歐班列南通道,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通過鐵路、輪渡多式聯運,不僅縮短了運輸時間,有效提升境外通道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韌性,而且能更廣泛地輻射裏海、黑海及地中海沿岸、中東歐和西歐國家,進一步擴大北京企業的海外市場空間。
據介紹,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是一條集鐵路和海上運輸於一體的多式聯運黃金通道,橫跨亞歐大陸,相較於傳統海運路線,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不僅路徑更短,而且運輸的整體可控性和可靠性也顯著提升。
「開行跨裏海中歐班列,是房山區創建國家物流樞紐與打造『北京智造』出海口的重要舉措。」北京市房山區商務局局長路鵬表示,跨裏海路線的成功開通,意味著北京中歐班列多元通道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北京與歐洲之間「陸上直達+鐵海聯運」的國際運輸布局,有效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房山區將創建國家級物流樞紐作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促進物流建設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推動國際陸港建設,為高端製造、綠色能源、新材料等「北京智造」產品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通道,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努力為首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更將房山打造成為集「樞紐+通道+產業」於一體的全球供應鏈戰略支點。
今年以來,在北京海關、國鐵北京局支持下,房山區不斷加快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拓展中歐班列國際物流網絡,新增俄羅斯莫斯科、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白俄羅斯明斯克和亞塞拜然巴庫5個主要直達站點,提升跨境物流「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能力,為服務外貿企業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