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全球石油需求見頂預期未改,原油油輪市場中長期支撐仍在-快遞搜
儘管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但原油運輸市場仍有望獲得長期支撐。船舶經紀商Gibson近日在最新周度報告中指出,國際能源署(IEA)在6月發布的中期石油市場展望中維持去年判斷,認為全球石油需求將在2029年觸頂,並於2030年開始收縮。
報告預計,2030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將達到1.055億桶,較上一年度預測僅微增10萬桶。從區域來看,未來的需求增長主要來自亞太地區,尤其是印度和東南亞。印度將在2024年至2030年間新增100萬桶/日的需求,東南亞則以印尼為首貢獻47萬桶/日,增長主要由石化原料和航空燃料拉動。
在其他新興市場,南美、中美洲和非洲的需求也將保持增長,分別增加60萬桶/日和80萬桶/日。其中,非洲由於人口及GDP的同步擴張,增長速度預計將居全球之首。IEA同時預測,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到1.038億桶/日,較2024年增長80萬桶。
然而,中國石油需求預期則大幅下調。IEA預計中國在2024年至2030年期間的石油需求增幅僅為10萬桶/日,遠低於去年報告中的增長預期,並將2030年中國的石油總需求下調了140萬桶/日。這一調整主要由於中國經濟增速預期放緩以及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逾500萬桶/日的石油需求被電動車所取代,其中將近一半來自中國汽油消費的減少。
與此同時,IEA上調了對發達國家的石油需求預測。與去年報告相比,北美地區2030年石油需求上調了100萬桶/日,歐洲上調了40萬桶/日,儘管兩地整體需求已在近年來見頂。值得注意的是,IEA調降了歐美地區的電動車滲透率預測,尤其是美國市場。
在供應端,IEA預計2024年至2030年全球石油產量將增加340萬桶/日,主要增長來源為美洲。美國產量將在短期內繼續上行,隨後趨於平臺期,加拿大、蓋亞那、巴西和阿根廷則將成為新增長極。由於非OPEC+國家增產趨勢明顯,預計到2030年對OPEC+的市場需求將減少180萬桶/日,進一步削弱OPEC+的市場份額。
煉油方面,全球煉油產能將於未來六年新增250萬桶/日,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和中東,三地分別增加100萬桶/日、100萬桶/日和60萬桶/日。而在蘇伊士運河以西地區,煉油能力將出現小幅收縮。考慮到道路燃油需求逐步走弱,全球煉廠將面臨調整原油加工結構、加大對石化原料與生物燃料生產投入的壓力。
Gibson指出,儘管IEA的判斷仍存在爭議,部分市場機構更為樂觀地預測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後繼續增長,但若IEA預測成真,油輪市場將迎來一系列結構性調整。其中,石化原料和天然氣液(NGL)等非傳統需求的增長,將為化學品船和氣體運輸船帶來發展空間;部分傳統燃料需求轉向生物燃料,也將帶動特種油船的應用。
對於原油運輸市場而言,亞太地區的需求增長與美洲供應的擴張形成互補,有望繼續支撐跨區域遠程運輸。但相較去年預測,歐美地區石油消費下行速度放緩,而東方市場增長勢頭趨緩,或將一定程度抑制運輸需求的增長幅度。
相比之下,成品油船市場前景更趨複雜。一方面,全球成品油消費面臨下降壓力;另一方面,煉油新產能正向消費中心集中布局,可能削弱遠距離運輸的噸海裡需求。未來幾年,清潔油運輸市場或面臨不小的挑戰。
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