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3.28萬噸石材陸續從「格林帕斯」輪順利卸入廈門港海翔碼頭,標誌著首條「絲路海運」石材航線累計運量正式突破800萬噸大關。
「絲路海運」石材航線連接印度卡基納達港、坎德拉港與廈門港等福建沿海港口,全程3000多海裡,其中,廈門港承擔了該航線近70%的貨運量。石材原料抵達廈門港後,將被轉運至鄰近的泉州加工基地進行加工,成品隨後銷往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廈門港作為該航線物流樞紐,與全球航運企業以及位於泉州的石材加工貿易中心形成產業聯動,多方以石材貿易為紐帶,構建了從原材料進口、精深加工到成品出口的全產業鏈協作體系,共同推動了「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
廈門港是全球石材貿易的重要樞紐,據廈門海關統計,近3年來,廈門關區石材進口額高達419.60億元,佔全國總量83.5%。優越的地理位置、一流的口岸營商環境、專業化的碼頭服務水平和強大的石材產業集聚效應,促使廈門港成為「絲路海運」石材航線主要物流通道。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港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把「石材經驗」複製到更多貨種領域,努力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