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引發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及中東部分地區大規模空域關閉時,航空公司被迫啟動自俄烏衝突初期以來最大規模的計劃外改航。儘管航司迅速調整航線並發布公關聲明,背後卻是各種殘酷的現實:混亂的運營預算、飆升的燃油帳單、精密編排的航班時刻表全面崩盤。
表面上,乘客被告知可能遭遇輕微延誤。在幕後,每一次繞行都讓航司付出數萬美元的代價。
一夜消失的空域
危機始於六月中旬,隨著地區衝突升級,伊朗和伊拉克突然對商業航班關閉空域。以色列緊隨其後,敘利亞、黎巴嫩和約旦上空的航班也受到限制或強烈勸阻。頃刻間,連接歐洲、海灣地區和亞洲的部分最繁忙空中走廊就此中斷。
曾經直飛巴格達或德黑蘭上空的航班,如今不得不向北繞行裏海和中亞,或向南經紅海和埃及迂迴。無論是哪種情況,繞行導致航程增加數百海裡,迫使航空公司運營進入緊急模式。
最直接且不可避免的成本?燃油。
波音777或空客A350等遠程客機在巡航高度每小時通常消耗5000至7000公斤燃油(具體取決於重量、天氣和航線)。即使僅繞行一小時,單個航班燃油成本就會增加6000至10000美元——而這還不包括原油市場的連鎖反應。危機期間布倫特原油價格飆升,讓已經改飛繞行航線的航司面臨的財務壓力進一步加劇。
6月22日,英國航空倫敦-孟買航班因在伊朗和伊拉克周邊空域繞行,正常只要9小時的飛行時間延長至10小時40分鐘。同樣,阿聯航空杜拜-莫斯航班當周飛行時間也從通常的不足5小時增至7小時15分鐘。若將此類延誤乘以航司的遠程航線網絡,成本曲線將急速攀升。
機組限制與調度亂局
機組面臨的挑戰不止於飛機限制。嚴格的執勤時間規定意味著,即便是適度延誤或繞行也可能導致飛行員和乘務組超時工作。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航司可能需要進行臨時調整,如計劃外中途停留、途中更換機組,甚至取消航班。
6月23日,澳航珀斯-巴黎航班由於複雜的繞行航線將導致機組超時而返航澳大利亞,結果因飛機飛了15小時卻回到原點讓澳航登上新聞頭條。此事不僅浪費數千加侖燃油,還涉及乘客改籤、延誤賠償和整個機組排班重置。
對於航班需要經過海灣地區的每個遠程航司來說,此類機組瓶頸已成為一項日常風險,並引發酒店住宿、加班費和飛機調機等應急成本。
空域使用費與隱性支出
傳統航線關閉後,航司還需支付新的飛越領空費。作為關鍵繞行通道的沙特和埃及空域流量翻倍。據報導,僅沙特每日就額外收取27萬美元,埃及每日新增13.7萬美元飛越費。對航司而言,這些新增費用是安全通行的必要開支,也是本已緊張的運營預算中新增加的成本項。
此外,每多飛行一小時,飛機就離大修節點更近一步,特別是發動機和起落架。高溫氣候和陌生機場的中途停留進一步打亂了運營節奏。儘管這些成本積累較慢,但在六月份單機飛行小時數激增後,航司維修部門已開始重新計算檢測周期。
繞行成本總帳
那麼,最終損失有多少?粗略估算,每條改航的主要遠程航線會讓航司額外增加2萬至3萬美元成本(含燃油、機組、維修和空域費)。這意味著在混亂高峰期,僅阿聯的航空公司單日就可能承擔超40萬美元運營成本,而印度航司,特別是那些依賴中東走廊的航司,每日改航費用甚至高達160萬美元。
以上損失數字還未計入因以下情況而造成的下遊收入損失:錯過中轉航班、高端艙位退票,或航線繞行後因載重限制導致的貨運能力減少。
據國際航協(IATA)統計,僅危機爆發前十日就有超1800個航班取消或改航。
隨著脆弱停火協議促成空域重新開放,航線正逐步恢復正常。但行業不會輕易忘記。六月的空域關閉造成的財務創傷,正促使航司重新評估航線抗風險能力、考慮新型保險對衝工具,甚至在規劃未來運力時重新審視地區風險溢價。(本文編譯自Aviation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