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借力「東協快班」重慶成為東協與歐洲運輸樞紐-快遞搜
這一運輸模式,名為「東協快班」,是重慶首創的物流新模式,打通了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的「最後一公裡」——客戶全程一次委託、一箱到底、一單到底,極大地簡化了跨境物流流程,提升了運輸效率。 「『東協快班』的出現,為重慶深化與東協、歐洲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創造了新場景。」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慶為何要推出這一模式?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問題:兩大通道聯動不夠「絲滑」 重慶是中歐班列的發源地,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發起者之一,近年來一直在推動兩大開放通道聯動發展。 渝新歐供應鏈公司(以下簡稱渝新歐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僅2024年上半年,中歐班列(渝新歐)就與重慶開行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運1800標箱,讓波蘭奶製品、哈薩克斯坦小麥等商品經重慶分撥至東南亞。 然而,這樣的聯動還不夠「絲滑」。 因為,中歐班列的運營公司為渝新歐公司,陸海新通道的運營公司則是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海新通道公司),兩者負責路線不同、任務不同,客戶群體也有差異。 所以,以前兩條通道的聯動,更多是各自對接客戶後,再以重慶為「銜接點」進行合作。這就意味著,企業想走一趟歐洲到東協的運輸,需要分別與兩家公司對接。 美聯物流集團總裁何道國就有這樣的經歷。有一次,美聯物流要把一批產品從越南運到德國,他們先跟陸海新通道公司對接,把貨物從東協運至重慶;然後在重慶和渝新歐公司合作,把貨物重新編組後發往歐洲。 「涉及兩家公司,有些程序、手續就要走兩次。」何道國表示,程序沒走完之前,貨物只能先堆放在重慶,不僅麻煩,還增加了運輸時間成本。 這並非個例。近年來,因為地域衝突等原因,國際供應鏈面臨很大挑戰,海運價格和效率不穩定。同時,東協作為正加速崛起的經濟體,與歐洲的往來逐步增多。因此,不少企業都需要一條穩定性強、綜合成本低,且流程簡單便捷的物流路線,讓貨物更好地來往於東協與歐洲間。 「重慶洞察到了這一市場需求。」渝新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陸海新通道公司董事長劉太平介紹,重慶擁有西、南兩向開放通道,只要將兩個公司的物流資源整合起來,打造一個中歐班列與陸海新通道的「合作產品」,便能讓兩大物流通道從以前的「各司其職」,變為共同運營。 「東協快班」的設想,由此開始。 對策:兩家公司攜手「破壁」 想要打通中歐班列和陸海新通道的阻隔,核心是運輸規劃。 以前兩家公司為客戶提供運輸服務時,考慮的路段和時間不同,必然會拿出兩份不同的運輸計劃表。但若客戶對接一家企業,就能拿到一份由兩家公司共同制定的「歐洲—重慶—東協」全路線計劃表,原本的阻隔自然就消失了。 2024年7月,按照上述思路,渝新歐公司和陸海新通道公司進行了試運行測試。合作方為一家泰國企業,目的地是德國,運輸方式為全鐵路國際班列。 「兩家公司同時為企業規劃了東協—重慶、重慶—歐洲兩段路線運輸方案。」劉太平說,兩段路線的交接時間、艙位準備等內容都提前進行了溝通,比如陸海新通道公司提前將貨物抵達重慶的時間告知渝新歐公司,後者提前準備,待客戶貨物在重慶完成編組後,立刻進行裝卸作業發往歐洲。 同年9月,在國鐵集團、沿途海關的支持下,「東協快班」(泰國·林查班—中國·重慶—德國·杜伊斯堡)試運行班列成功發運,全程運行時效約24天,比之前兩大通道聯動運輸節約了4天時間。 隨後,重慶總結了測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始加大市場推廣。同時,兩家公司在對接有相關需求的客戶時,均以「東協快班」名義進行推介——無論客戶在哪家公司下單訂艙,都可以一次性享受兩家公司提供的服務。 2024年10月15日,重慶正式開行首趟「東協快班」——它從越南河內首發,10月20日抵達重慶團結村進行編組,經渝州海關檢驗後,當天就搭乘中歐班列(渝新歐)駛向波蘭馬拉,全程運輸時間25天。 至此,「東協快班」宣布運行成功。 劉太平說,「東協快班」將貨物從東協運至歐洲的時間約19天,比傳統海運的運輸時效提升約50%,且更加穩定,減少了因運輸延誤或中斷而帶來的風險,備受市場歡迎。 截至今年5月,「東協快班」運輸貨值超19億元,並開通德國杜伊斯堡—重慶—寮國/越南/泰國3條線路,貨物覆蓋整車及零部件、醫藥、電子製造、家電等高端製造業及家居日用品。 同時,「東協快班」通過整合中歐班列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兩條通道的資源,已逐漸形成完善的班列集散分撥體系,在德國、匈牙利、波蘭、泰國、寮國等超20個歐亞國家和地區布局海外倉超40個,擁有自主產權海外倉1個。 效果:東協和歐洲都稱讚不已 從目前運行的情況看,「東協快班」已得到市場認可,無論是東協,還是歐洲,都對其稱讚不已。 「『東協快班』的開行,進一步推動中南半島通過中國與歐洲聯通。」寮國國家工商會中老商務合作促進委員會副會長鄭志盛說,「東協快班」將為區域合作注入強大動力,為眾多合作夥伴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 漢宏集團德國鐵路營運長約翰內斯·菲利普則表示,藉助「東協快班」,漢宏集團可以進一步延伸自己的線路網,把業務版圖拓展到更多的亞洲國家。杜伊斯堡港口集團董事拉爾斯·內尼豪斯也談道,「東協快班」將為共建「一帶一路」帶來新動力。 作為「操盤者」的重慶,同樣受益良多。 從貿易角度看,東協是當前重慶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也是重慶重要的貿易對象,「東協快班」讓重慶與這些地區的經貿往來更加便利。 比如,美聯物流已經在考慮如何把東協的水果、大米等,更快更好地運送到歐洲。 從對外開放的大視野看,重慶已開闢「東南西北」四向物流網絡,構建了「鐵公水空」多式聯運體系,又在加速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推動各通道間的深度合作。「東協快班」的出現,為重慶解決多式聯運無縫銜接的「最後一公裡」,提供了新思路與操作樣板。 「『東協快班』是一個有意思的構想,也是一個很有創新性的產品。」重慶市國際物流口岸服務協會秘書長蔣嘯冰表示,它是重慶在開放通道建設上的一次積極、有效的探索與嘗試,同時給歐洲、東協之間的往來提供了新的物流方案,能為重慶打造橫跨歐亞的國際中轉樞紐提供動力。 劉太平則表示,「東協快班」的出現,是重慶持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國際合作的體現。它加強了中國與東協成員國以及歐洲國家之間的聯繫,也促進了沿線國家間的貿易與人文交流。 「通過『東協快班』,重慶可以成為東協和歐洲運輸的『中心點』,進一步提升重慶在國際物流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劉太平說。(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访问: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