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國頭條新聞社,泰國媒體報導,旅遊業這一曾連續十年推動泰國經濟發展的明星產業,如今正陷入近三年來最嚴峻的下滑期。這一局面直接影響到泰國整體經濟發展,也對包括泰國機場集團(AOT)在內的重要基礎設施企業造成了一定衝擊。
儘管泰國機場集團在業內幾乎接近壟斷地位,但在全球經濟低迷、遊客數量下滑以及免稅收入承壓的多重打擊下,泰國機場集團股價持續下跌,市值已從疫情前高點縮水超7000億泰銖,跌至近十年來最低水平。
截至2025年6月16日,泰國機場集團股價年內跌幅達54.2%,為泰國市值前50強企業中表現最差者之一。相較2019年底市值高達1.1萬億泰銖,目前僅剩約3900億泰銖。儘管2024財年上半年公司仍錄得358億泰銖收入及103億泰銖淨利潤,但投資者對未來前景信心不足。
分析人士指出,泰國機場集團當前面臨的壓力遠不止於遊客數量減少。旗下六大機場(包括素萬那普、廊曼、清邁、普吉、合艾、清萊)受入境遊客銳減影響,航空與非航空相關收入均受壓。開泰研究中心預計,2025年泰國機場集團總營收將達807億泰銖,僅增長0.2%。儘管預計全年旅客量可達1.454億人次,同比增長3.4%,但增長動能已明顯放緩。
與此同時,泰國機場集團還需應對來自免稅運營商王權集團(King Power)的壓力。王權集團已正式致函泰國機場集團,以政策變動、旅遊業疲軟、最低收益保障金過高等理由,要求重新談判在普吉、清邁、合艾三地機場的免稅特許經營合同。王權集團方面指出,當前經濟形勢與遊客消費力不足,已難以維持原定合同條款。
泰國機場集團代理總裁帕維娜表示,公司將成立特別委員會並委託公立大學研究解決方案,預計60天內完成分析,過程將儘量不影響旅客服務。然而,市場擔憂問題或無法如期解決。分析機構InnoVEST X警告,特許權收入佔泰國機場集團總收入近26%,其中王權集團貢獻最大,若重新協商導致分成下調,將直接衝擊泰國機場集團利潤。
更嚴重的可能是,如雙方未達成一致,泰國機場集團可能需重啟免稅店招標流程。以2019年為例,整個流程耗時長達5-6個月,未來進展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除了財務壓力,泰國旅遊業本身也陷入瓶頸。2025年前5個月,外國遊客數量已較去年同期下滑,全年預計將降至3450萬人次,同比下降2.8%。
在旅遊增長放緩、消費者支出謹慎、外出境遊持續高漲等趨勢下,外界普遍質疑:「旅遊業還能繼續撐起泰國經濟嗎?」泰國機場集團正成為這場危機中最直觀的警示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