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海洋經濟總量10年間增長超七成「藍色引擎」動能澎湃-快遞搜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 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如何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更好地經略海洋、向海圖強?請看各地探索。 「雙快」物流,海洋運輸效率高 隨著汽笛聲響,從寧波舟山港出發、滿載義烏小商品的「司馬埃森」輪,17天跨越萬裡,於北京時間6月9日0時36分順利駛抵阿聯傑貝阿里港。義烏—寧波舟山港—阿聯,這條鐵海快線+海運快航「雙快」物流通道實現貫通。 以寧波舟山港為樞紐,我國目前已成功貫通「合肥—德國威廉港」和「義烏—阿聯杜拜」兩組高效聯運通道,標誌著「雙快」物流模式已實現成熟應用。 「以前,義烏小商品發往中東需要25天左右,在海外還存在清關慢等問題。」浙江義迪通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商務經理呂哲介紹,「雙快」物流新模式構建起「義烏—中東」的貿易物流新通道,不僅大幅縮短貨運時間,還將物流成本降低了18%。 經營日用百貨的義烏商戶們也感受到了物流提速的便利:「貨物在倉庫多囤一天,倉儲費、管理費都是成本。現在有了物流新模式,貨物周轉快了,庫存壓力小了,客戶下單後收貨更快,回購率都提高了!」 「義烏小商品的第一段旅程是搭乘海鐵快線到寧波舟山港。貨物在倉庫裝箱後直通港區,不換箱就能直接登船。相較於過去公路運輸,至少節省3天時間。」呂哲介紹,第二段旅程則在海運快航模式下,需要港務與海關、船企等緊密協同,內陸倉庫與深水港口精準對接,從而實現貨物從義烏集貨倉到杜拜分銷終端的一站直達。 一港通天下。如今,縱橫於義烏西站至寧波舟山港的海鐵聯運線路,已成為連接「世界超市」和全球吞吐量最大港的緊密紐帶,截至今年3月累計業務量突破100萬標準箱,成為國內首條跨過百萬標箱門檻的海鐵聯運線路。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業務目前已輻射16個省份的67個地級市,貨物吞吐量連續16年居全球第一位,助力白色家電、光伏組件、五金件等商品快速「出海」。 「『雙快』模式尤其適合時效敏感型商品,例如電風扇等季節類日用品,還有節日裝飾品等,推廣潛力較大。」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歐快航已實現月班常態化運營,計劃今年8月份實現雙周班試運營。為推動進出口貨物跑出新速度,寧波舟山港未來將加快布局直航快線,以「點對點」形式減少船舶中轉環節,從源頭壓縮物流周期。 「首航有40個貨櫃搭乘『司馬埃森』輪,不少外貿客戶反饋很好,航線訂單量穩步增長。」呂哲說,「更快到貨,對外貿企業來說意味著更大確定性,可以邁著大步拓展海外市場!」 工船養魚,海洋漁業更智慧 「養魚有了新把式!這批大黃魚魚苗,我們準備運到船上去養。」福建省寧德市魚苗養殖商吳宜美指指活水船上的水艙,數以萬計的大黃魚魚苗正在遊動。 什麼船能養魚?活水船駛出不多時,只見一艘大型船舶浮在海上,船舷上的「國信1號」幾個字很是顯眼。「國信1號」養殖工船總經理曲善村介紹,這是世界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總長249.9米,排水量13萬噸,首創遊弋式「船載艙養」模式,年產量能達3200噸。 活水船靠攏停穩後,「國信1號」上的吊魚袋緩緩下降,把魚苗運到養殖工船,放進甲板下的魚艙內,魚苗立刻歡快地遊向「新家」。 據介紹,「國信1號」甲板上有兩個30噸的海工吊,用於魚苗入艙;甲板下有15個養殖艙,養殖水體達9萬立方米,相當於36個標準遊泳池的容量。 養殖艙的水面上,一個漩渦在養殖艙中間不停地逆時針旋轉。「大黃魚有逆流遊動的習慣,製造漩渦能夠適應它的生態習性。」曲善村說,養殖艙全天候供水,還配備增氧設備,為魚苗創造類似深海野生的養殖環境。 「撲通撲通」,水面上傳來魚苗躍動的聲音,入艙的魚苗很快就適應了工船的「艙養模式」。自動投餵機按時將飼料均勻撒向水面,剛入艙的魚苗紛紛探出頭來,「享用」美餐。 據介紹,「國信1號」上遍布2000多個傳感器,集控室中的工作人員可以對養殖艙內的環境指標和魚苗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大黃魚的鎖鮮、加工也在船上進行。曲善村說,大黃魚達到出魚條件後,出魚管道深入養殖艙,將魚轉運至休眠池,在預先備好的冰漿作用下,大黃魚迅速鎖鮮,送到加工廠經過自動分級、裝箱後,被吊裝出「國信1號」,運往商超,走上消費者的餐桌。 截至目前,「國信1號」累計航程1.8萬餘海裡,已完成1200餘萬尾自繁岱衢族大黃魚魚苗入艙作業。前不久,15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2—1」在青島交付運營;今年10月,「國信1號2—2」也將下水,屆時「三船聯動」,我國深遠海養殖工船產業將邁入標準化發展新階段。 逐浪追日,海洋文旅場景多 海風勁吹,帆船行駛間,船尾浪花翻卷,船帆鼓起。「快拍!開始日落了!」隨著天色變化,海面漸漸鍍上一層金色,遠方的船成了黑色的剪影,趙崇瑜趕緊招呼朋友們拿出手機拍照。 夏日,來自浙江溫州的遊客趙崇瑜和朋友相約到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遊玩。「只站在岸邊賞景、踩沙總覺得不過癮。」在當地朋友的推薦下,趙崇瑜體驗了帆船出海項目。 平潭素有「千礁百島」之稱,坐擁606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延綿408公裡的海岸線、長約70公裡的海濱沙灘與126個島嶼,海洋風光資源豐富。 「我們發現,之前遊客多在島上觀海景、玩沙灘,缺少海上體驗的大眾化旅遊產品。」平潭和風遊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紫良說,為增強遊客遊島玩海的體驗感,去年6月,平潭22號國際遊艇碼頭投入運營,建成49個泊位,引入帆船、遊艇、造浪艇、摩託艇、水上卡丁船等不同海上體驗項目。「我們希望把這裡打造成海上休閒運動超市,遊客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海上運動項目。近期我們還打算採購及引進6艘遊艇,擴大服務容量。」陳紫良說。 和許多遊客一樣,趙崇瑜對追「藍眼淚」很感興趣。「藍眼淚」是在特定氣候條件下夜光藻發光的現象。由於夜光藻的生存條件苛刻,「藍眼淚」景觀的出現時間具有不確定性。平潭當地企業經過科研攻關,實現了部分發光藻類的人工培育。體驗館裡,趙崇瑜看到了人工培育的「藍眼淚」,還買了一瓶觀賞產品帶回家。 海上逐浪追日,已成為不少遊客打卡的必選項。來自福建福州的遊客林曉燕在網上看到平潭海上落日的短視頻後,和朋友預訂了「海壇1號」觀光遊輪的夕陽航班。登上遊輪出海,除了欣賞碧海藍天、海蝕地貌、落日餘暉,林曉燕還體驗了遊輪上的特色表演、換裝拍照等服務。「點一杯飲料,坐在窗邊欣賞海上美景,心都沉醉了。」時隔5年再來平潭,林曉燕明顯感覺,景區設施更好,好玩的項目也更多了。 「去年單天單船載客量最高有1500人次,今年暑假計劃每天再增加2個航班。」福建平潭海上觀光遊輪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鋒介紹,「海壇1號」觀光遊輪今年將主打「舒心·海峽會客廳」「浪漫·海上追落日」兩大主題航班,並定製海上研學、海上團建、海上婚禮等特色產品。 據統計,今年1至5月,平潭接待國內遊客438.7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5.0%,國內遊客旅遊花費42.93億元,增長18.5%。 《 人民日報 》( 2025年06月17日 07 版) 访问:2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