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多地開放路權、政策持續加碼:城配無人車加速邁向規模化商用——中國物流智能化升級的「新變量」-快遞搜
文 / 本報記者 王偉 2025年3月5日,昆明市智能網聯汽車監管平臺上線,首批205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編碼正式發放,九識智能聯合雲內動力共獲頒205個上路牌照中的200張。此前的2月,西安也宣布開放186條智能網聯測試道路,四川大涼山地區亦跟進路權開放,山東省更宣布將在全省16市全面推行城市無人配送試點。短短數月內,中國城配無人車領域迎來政策與市場的「雙向爆發」,標誌著這一行業正從區域性試點邁向全國規模化商用階段。 政策紅利密集釋放,路權開放成行業「加速器」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被納入國家戰略,多地政府加速推進路權開放與立法支持。2024年7月,工信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首批20個「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城市,濟南、成都、武漢等城市相繼推出低速無人車專項政策,明確開放測試區域並簡化牌照申請流程。例如,成都龍泉驛區率先發放低速無人車專用牌照,允許L4級無人配送車在部分街道商業化運營;蘇州計劃到2026年部署1600輛低速無人配送車,覆蓋全市各板塊。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被重點提及,強調通過數位技術賦能物流產業升級。政策的持續加碼為城配無人車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長沙市通過五期測試道路開放,總裡程突破1100公裡,覆蓋「兩站一場」、城市快速路等複雜場景,成為全國測試道路最長的城市之一。雲南則依託滇中新區,推動跨境測試走廊建設,探索「昆明模式」的區域複製路徑。 市場需求倒逼技術落地,城配無人車成物流「破局者」 物流行業長期面臨人力短缺與成本高企的雙重挑戰。據統計,全國物流司機缺口超百萬,老齡化問題加劇;而電商與直播經濟的爆發式增長,進一步推高末端配送需求。在此背景下,城配無人車憑藉「降本增效」的核心價值,成為行業破局關鍵。 以九識智能為代表的城配無人車企業,通過L4級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全天候、全場景」運營。其Z系列車型覆蓋載重0.5-1.5噸,適配快遞、生鮮、醫藥等多場景需求。例如,四川大涼山地區利用九識智能的無人車將特產運輸成本降低40%,解決了山區「最前一公裡」攬收難題;在山東,九識通過試點帶動全省16市推廣,形成快遞、快消品等規模化應用。
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是規模化落地的核心驅動。濟南公交集團投入的L4級智能網聯公交車已完成超1000公裡測試,上海、長沙等地則開展幹線物流自動駕駛試點,累計測試裡程超2.5萬公裡。九識智能聯合創始人透露,其車輛硬體成本較2021年下降60%,算法迭代效率提升3倍,為大規模商用奠定基礎。 商業模式創新:從「政府主導」到「市場驅動」 與早期「政府主導試點」不同,當前城配無人車發展呈現「市場驅動政策」的新趨勢。企業通過區域試點驗證商業價值,倒逼地方政府開放路權。例如,九識智能在山東濟寧試點500臺無人車後,推動全省政策放開;其在昆明、西安等地的「首牌」優勢,亦帶動後續企業快速跟進。 這種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在於「場景適配」。低速、固定路線的物流配送場景風險低、回報快,更易實現商業閉環。例如,東莞濱海灣新區通過無人環衛車、無人小巴等場景積累經驗;濟南則探索無人公交與物流分撥中心的協同應用。行業報告顯示,2024年L3級自動駕駛乘用車銷量超2.5萬輛,預計2026年達百萬輛,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在此態勢下,九識智能在不到四年的時間便成長為城配無人車賽道的隱形獨角獸,目前已累計在全國29個省份獲得城配無人車自動駕駛上路資質,超千臺九識無人車已在全國200多個城市投入運營,累計送單量超過3億單,累計運營裡程超過1000萬公裡。如今,這些數字還在以每月新增交付數百臺、運營裡程每月新增約150萬公裡的速度加速攀升。 城配無人車的規模化商用,不僅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更是中國物流行業從「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集約化」轉型的關鍵一躍。在政策、技術與市場的三重驅動下,這一賽道有望催生萬億級新市場,為全球智能物流發展提供「中國樣本」。 访问:4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