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修訂後的《快遞暫行條例》即將施行,快遞包裝「瘦身增綠」-快遞搜
修訂後的《快遞暫行條例》即將施行,填補快遞包裝治理制度空白—— 快遞包裝「瘦身增綠」(大數據觀察) 今年6月1日起,修訂後的《快遞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首次增設「快遞包裝」專章,填補了快遞包裝治理的制度空白,為快遞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為快遞大國,目前我國快遞業已進入千億件時代,2024年快遞業務量超1750億件,同比增長21.5%。規模巨大、增速迅猛的快遞業務帶來了快遞包裝的大量使用和廢棄,包裝治理也成為快遞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 目前,快遞包裝治理有哪些成效?行業綠色轉型如何深入?記者進行了採訪。 設計生產 紙箱更環保 膠帶更「綠色」 「支持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研發、生產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快遞包裝。」 ——《快遞暫行條例》 「快遞廢棄包裝主要由商品包裝、電商包裝和寄遞服務包裝等混合構成。」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副主任朱麗介紹,從材質上看,包括包裝箱等紙類和膠帶、充氣填充物等塑料類兩種。錨定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目標,快遞包裝正在從源頭「改頭換面」。 浙江平湖市,景興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成噸廢紙運至打漿車間後,經破碎、過濾、提純、乾燥等流程,一張張原紙下線。 「快遞包裝使用的瓦楞紙,全部來自回收廢舊紙箱。」公司總經理胡忠華介紹,經過工藝提升,目前每生產1噸瓦楞紙漿,大約消耗1.1噸廢舊紙箱。「原紙進入紙箱加工車間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會再次運回造紙廠,不僅實現了廢紙循環利用,還做到了廢料內部消化。」 原料可循環,包材再「升級」。移步包裝實驗室,一款中號快遞包裝盒正在進行抗壓測試。「通過與下遊快遞企業開展協同研發,瓦楞紙箱的耐壓度顯著提升,如今3層瓦楞紙箱可抵過去5層的強度。」胡忠華說。 這邊,紙箱更加環保;那頭,膠帶更加「綠色」。 安徽南陵經濟開發區,安徽華意包裝有限公司的全自動化產線上,一卷卷膠帶迅速成型。這些看似平常的膠帶,暗藏科技密碼。 「回收廢舊紙箱打漿時,總會剩餘大量難以處理的膠帶,形成工業垃圾。」公司總經理王俊香說,經過5年技術攻關,公司已實現全生物降解膠帶的產業化製備,年產能達6億平方米,「目前這款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京東物流、順豐速運等多家企業,市場需求穩步擴大。」 針對一些高頻退換貨商品,中通快遞研發推出「多生命」紙箱,紙箱頂部有3條水封膠條,可反覆使用;在物流倉儲使用場景,順新暉杭州物流中心以可循環綁帶替換一次性塑料纏繞膜,每年可少用300噸塑料…… 「《條例》內容主要針對快遞企業,但對包裝生產企業、回收利用企業等相關主體同樣具有牽引倒逼和激勵約束作用,前端協同減量有助於形成快遞包裝綠色供應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說。數據顯示,目前已有上百家企業的248個包裝產品通過綠色產品認證。 流通使用 原裝直發「上量」 包裝耗材「瘦身」 「優化快遞包裝方式和包裝結構設計,節約使用包裝物。」「推廣商品原裝直發,減少寄遞環節的二次包裝。」 ——《快遞暫行條例》 流通使用是快遞包裝治理的主要環節。在快遞物流這張大網上,成千上萬的快遞包裹通過原裝直發、智能倉儲,實現「輕裝上陣」。 步入京東物流亞洲一號浙江杭州智能產業園,24米高的全自動立體倉庫內,高速堆垛機來回穿梭、託盤輸送系統有序運轉,約4萬件各類商品正快速流轉。 「立庫主要處理家電家居等原包貨物,無需二次包裝,直接貼籤發貨。」園區負責人高佳琪介紹,通過與廠家溝通合作,原裝直發佔比從幾年前的約5%提升至去年的25%,今年有望進一步增長至40%。 藉助原裝直發,2024年京東物流減少二次包裝超10億件;通過強化協作,2024年韻達浙江省雲倉助力電商企業減少二次包裝超300萬件。 智能化為快遞包裝「減量」增添助力。中通雲倉杭州塘栖電商倉配中心,分揀打包員掃碼錄入訂單信息後,系統便根據商品品類、數量、尺寸等信息智能彈出推薦箱型。 「我們對倉儲系統進行升級,增加了包材智能推薦功能,讓每個紙箱都物盡其用。」中通雲倉市場品牌部負責人徐永貴介紹,經過多次迭代,功能準確性已達90%以上,按照倉配中心日均單量1.2萬件測算,耗材使用量整體可降低約20%,目前已在全國近300個倉庫推廣應用。 放眼快遞物流網,綠色包裝正在更多場景落地。荔枝寄遞旺季,海南順豐速運用上自髮式氣調保鮮箱——「豐調箱」,無需冰袋、預冷操作,既讓2.5公斤荔枝包裹「瘦身」約1公斤,還大幅延長水果保鮮期;針對貴重工業品運輸,德邦快遞採用循環圍板箱代替傳統的一次性木包裝,有效降低包裝耗材使用的同時,保障運輸過程質量安全……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底,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超過95%,智能裝箱技術讓包裝耗材減量達到20%,中轉環節循環包裝實現全覆蓋。 今年,國家郵政局將多維推進行業包裝綠色治理,大力推廣原裝直發,開展全國性快遞包裝抽查,發布循環包裝應用典型案例,推動同城快遞使用可循環包裝比例提升到10%。 回收處置 投放智能回收箱 包裝治理成閉環 「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鼓勵在快遞經營場所和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其他適當場所設置包裝物回收設施設備。」 ——《快遞暫行條例》 網點驛站是快遞包裝流轉的最後一環,也是包裝治理形成閉環的關鍵。各地末端快遞站點,如今也「綠意」漸濃。 臨近中午,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白沙郵遞服務站內人來人往,取完快遞的師生順手將紙箱投入回收箱。工作人員定時進行揀選、處理、收納,再將這些紙箱免費提供給師生寄件使用。 「最初設置回收箱,主要為避免紙箱散落影響環境,隨著快遞量激增,廢棄紙箱也大幅增加,於是我們啟動了這個『回箱計劃』。」浙江大學郵遞服務站負責人高國強介紹,目前,服務站每天進港快遞近萬件,其中90%所用紙箱來自回收再利用,節能減碳效果可觀。 站點門口的綠色數字大屏上,物流數據、綠色行為、綠色積分等數據實時跳動,師生們的環保行為在這裡化作可視化數據。「我們與浙江大學郵遞服務站合作啟用高校綠色數位化管理系統,上線了『綠色公益帳戶』,藉助算法將步行寄取、包裝循環等場景行為轉化為碳積分,通過積分激勵構建綠色數字生態。」菜鳥校園驛站綠色公益負責人昌雪蓮介紹,系統啟用以來,平臺綠色積分連年增長,用戶環保意願持續增強。 在海南省居民身份證制證中心,郵政企業攬收點以可循環快遞箱進行封裝,大幅降低單個郵件包裝成本;在廣東深圳市,順豐在15個營業網點投放智能回收箱,累計回收廢舊物資近4000公斤;在浙江,去年全省實現舊紙箱重複利用超9200萬個,同比增長約12%……通過強化末端回收治理,快遞業傳統的「製造—使用—廢棄」的線性模式,正加快轉變為「生產—消費—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體系。 「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涉及生產、使用、回收、處置等多環節和多個部門職責,全鏈條共同發力是實現標本兼治的關鍵。」朱麗說,《條例》明確了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相關主體的責任,實現了法律與標準、政策協調銜接,標誌著快遞包裝法治實施體系進一步完備。下一步,國家郵政局將推進快遞包裝系列標準和政策落地,引導快遞包裝產品、技術和模式創新,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 访问:5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