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6·18」大促來襲市場監管部門規範電商行為-快遞搜
文 / 現代物流報記者 珠峰 今年「6·18」大促,消費者曝出在李佳琦直播間下單購買石頭P20 Ultra上下水版掃地機器人踩雷。消費者稱下單後,訂單出現異常。消費者以1099.16元購買產品,訂單生成後,商家單方面取消了交易,並提出給予消費者500元無門檻紅包作為補償。 每逢「6·18」「雙11」等網購節,各大電商平臺促銷活動規則層出不窮,各類優惠疊加過程繁瑣,消費者往往浪費大量時間,但踩坑現象屢見不鮮。 為規範促銷經營行為,維護「6·18」期間網絡交易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向綜合電商、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平臺企業發布「6·18」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 電商行為將進一步得到規範 以舊換新政策旨在讓利於民,促進消費持續回暖。但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實施,「可享受國家補貼」「國補再減15%」優惠措施的推出,部分商家存在套取補貼、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圖源:新華社) 在今年2月中消協發布的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分析提出,國補消費市場活躍,部分商家營銷行為有待規範。 據中消協介紹,一是商家漲價「套取」補貼,一些商家在補貼前先抬高價格,再用國補優惠吸引消費者,消費者質疑補貼被商家或平臺截留;二是使用國補後不給予價保,消費者購買了國補商品後發現價格大幅下降,要求補差價但被商家以「國補商品不參與價保」為由拒絕;三是商家原因導致消費者國補資格喪失,商家未按承諾時間發貨,或者以庫存不足為由強制取消訂單,導致消費者國補資格喪失。 市場監管部門提示,在規範促銷行為方面,要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杜絕「大數據殺熟」、虛假營銷、刷單炒信等違法行為,防範國補商品騙補套補行為。 網絡直播營銷是近年來興起的嶄新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消費場景,豐富了消費供給,但由於「臺前幕後」主體多,「人貨場」鏈條長,「線上線下」管理難,消費者舉證難,導致虛假營銷、貨不對板、退貨困難等問題比較突出。近五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增長10.5倍,同時,投訴舉報的增幅高達47.1倍,明顯高於傳統電商。 在規範直播營銷行為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提示,要建立健全直播營銷行為管理規範,完善風險識別模型,強化對平臺內直播間及主播經營活動的動態監測,及時處置直播營銷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司長朱劍橋介紹說,為規範直播電商市場秩序,促進直播電商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依據《電子商務法》等法律規定,正在牽頭組織起草《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推動建立直播電商監管長效機制。 《辦法》在著眼於促進行業創新發展的同時,致力於規範直播電商行業亂象,確保商品和服務質量與交易安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護廣大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 市場監管部門規範商家行為 據了解,今年的電商「6·18」大促,淘寶天貓、京東、抖音、快手等平臺集體將戰線再度提前、拉長,從預售到高潮時間超過一個月,各類優惠券和折扣活動疊加,優惠浪潮席捲各類電商平臺。但許多消費者表示,「在低價背後,往往藏匿著各種消費陷阱,如虛假宣傳、誇大產品功能等。」 以化妝品行業為例,據央視新聞報導,許多短視頻博主打著「皮膚問題專家」的幌子,虛假宣傳產品功效、無資質行醫,欺詐消費者,兜售高價三無化妝品。法律專家指出,此類行為已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消費欺詐,需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及行政處罰。 在加強商品管控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提示,要健全完善商品質量管控制度和措施,嚴格商品信息發布審核,加強對平臺內經營者商標、專利等信息的核查。認真開展實時巡查,加強商品質量監控,及時下架或刪除違法違規產品連結。 在落實平臺主體責任方面,要切實落實審查核驗義務,確保經營者主體信息真實有效。嚴格落實信息公示義務,加強算法合規管理,提升線上經營行為透明度和公平性。 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直播電商經營主體座談會,推動直播電商行業健康發展。會議強調,近年來我國直播電商行業發展迅速,正成為促進消費增長、推動創業就業、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的重要力量,但也存在假冒偽劣產品現象較為突出、虛假營銷屢禁不止等問題。 市場監管部門提示,「6·18」期間,廣大消費者應當理性消費,依法維權,遇到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或有關主管部門投訴舉報,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除此之外,市場監管部門提示: 在化解網絡消費糾紛方面,要督促平臺內經營者遵守網絡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網絡購物「三包」等規定,暢通消費投訴渠道,及時妥善處理消費糾紛。 在保障商家合法權益方面,要推動平臺規則公開公平,充分尊重商家自主經營權,清理不合理規則,健全商家申訴機制,及時回應商家合理訴求。 访问: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