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impleflying報導,漢莎航空13日表示,第三季度赴美航班需求將明顯減弱。漢莎集團旗下的奧地利航空、布魯塞爾航空、瑞士國際航空、漢莎航空以及義大利ITA航空,每天從多個歐洲樞紐城市出發,共運營約60班飛往美國的航班。
需求下滑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這一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因素,這些因素正在改變消費者的出行意願。美國通脹上升以及美元走弱,使得美國遊客赴歐洲旅遊的吸引力下降。然而,漢莎航空最擔憂的似乎並非夏季旺季期間的需求。
漢莎航空執行長卡斯滕·斯普爾(Carsten Spohr)12日晚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他對未來的擔憂。據路透社報導,斯普爾在聲明中指出:「第一季度的表現比去年好,但我們看到第三季度出現了趨於平穩的跡象。」
斯普爾指出,雖然去年第三季度的整體需求有所下降,但赴美航線的需求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航線是漢莎集團收益最高的航線之一。當前,漢莎航空正推進一項重組計劃,預計到明年底可帶來約17億美元的利潤貢獻。
商務旅行疲軟
從斯普爾的表述中可以明顯看出,他預期今年秋季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商務出行上。他所提到的「趨於平穩」,幾乎可以肯定是指商務旅客的數量下降,而商務旅客在淡季時段(如9月、10月、11月)是漢莎航空的主要營收來源。
在夏季旺季期間,漢莎航空的航班主要服務於遊客和其他往返於美國與歐洲樞紐城市之間的乘客;而在淡季,公司則依賴高收益的商務旅客,尤其是乘坐頭等艙和公務艙的旅客。
乘客訂票周期縮短增加運營不確定性
另一個漢莎航空必須面對的問題是乘客訂票周期縮短。這一指標用于衡量乘客在航班起飛前多長時間進行訂票。訂票周期越短,意味著乘客越臨近起飛才預訂機票。
據《巴倫周刊》報導,包括捷藍航空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均表示,在當前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乘客預訂時間趨於臨近出發日。
對於漢莎而言,這種情況帶來現金流減少和客座率預測困難等問題。雖然這不會影響本就傾向於臨近出發才訂票的商務旅客,但對計劃夏季出行的休閒旅客造成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