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航運及物流企業向媒體表示,北歐主要港口的貨櫃堆積和裝卸延誤情況正呈逐步緩和趨勢,但多項潛在因素可能引發新的「局部擁堵」風險。
Flexport海運高級經理拉塞·丹恩(Lasse Daene)在最新貨運市場資訊更新中指出,長期滯留在堆場的貨櫃正開始逐步清理,重大延誤已不再頻繁出現。「我們大約持續關注歐洲港口擁堵情況兩個月半左右,最初是在鹿特丹港爆發,隨後波及其他港口;過去幾周,歐洲港口曾出現過平均達七天的延誤。」他補充說,「目前各大港口的最大延誤時長多在一至兩天,這表明嚴重延誤正在減弱,整體正呈緩降趨勢。」
然而,「歐洲港口擁堵」仍是業內普遍擔憂。赫伯羅特(Hapag-Lloyd)執行長羅爾夫·哈本·延森(Rolf Habben Jensen)在慕尼黑交通物流展(Transport Logistic)期間對行業媒體表示:「若放眼整個網絡,北歐無疑是熱點區域之一;英國港口曾一度出現問題,但目前正逐步得到控制;鹿特丹仍面臨較大壓力,不同碼頭表現分化明顯;不萊梅港的情況也同樣緊張。」
哈本·延森預計,大多數擁堵問題將在未來四到六周內得到緩解,但他同時提醒,不可掉以輕心。
Flexport方面進一步警示,北歐港口在下月可能再度出現擁堵反彈風險,主要源於兩方面因素:一是德國漢堡鐵路維護安排。丹恩指出,7月初漢堡港相關鐵路將進行為期整個周末的施工維護,屆時貨櫃將無法通過鐵路分撥,只能依賴卡車運輸;但卡車運力有限,加之需爭奪有限的車位,或會導致短時集疏運效率下降。二是鹿特丹APM Terminals Maasvlakte II碼頭自6月4日起進入無限期罷工狀態,這意味著該運作受限,也可能在高峰期引發擁堵。
對於貨主和貨代企業,丹恩建議要高度關註上述動態,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切實督促你的貨代對這些潛在風險保持前瞻性,提前規劃運輸方案,以防出現『突然』的滯箱或堆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