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持續攪動全球貿易格局的當下,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的動向備受矚目。據行業消息人士向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透露,沃爾瑪正要求中國及東南亞供應商分攤大部分高額關稅,承擔美國進口關稅成本的50%至66%。這一要求使得原本就因貿易戰而脆弱的供應鏈關係愈發緊張,也將中美貿易博弈中的成本轉嫁問題推向了新的高潮。
此前,在川普的關稅高壓下,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巨頭一度要求中方承擔關稅成本,在中國相關部門約談後,方才通知中國供應商恢復發貨,並同意美方承擔全部關稅成本。但如今,面對美國國內要求「自行消化關稅成本」的壓力,沃爾瑪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從4月下旬承諾承擔全部關稅,到如今要求供應商承擔大半成本,沃爾瑪的這一轉變背後有著複雜的考量。目前,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雖在90天「優惠期」內從145%降至30%,但疊加川普上臺後的新增關稅、301關稅及商品基礎關稅,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實際稅率仍高達50%左右。若按沃爾瑪要求,供應商需承擔25%-30%的關稅成本,這對於利潤普遍不足10%的中國供應商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許多中國供應商對此叫苦不迭,紛紛表示難以承擔如此高的成本分攤。一家從中國和東南亞採購並銷售至美歐的服裝供應商高管透露:「我們大多數向大型零售商和品牌出口的服裝供應商客戶,都被要求承擔當前關稅的50%至66%。」 浙江省一家文具製造商的消息人士也表示,他們一直在與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商討論「關稅休戰」之後的「應急預案」,最多只能承擔約30%的額外關稅成本,但「絕無可能」承擔50%或以上的關稅。
與此同時,美國零售商正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川普要求他們「吃掉關稅」,保持價格穩定,避免將關稅轉嫁給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沃爾瑪等零售商試圖將成本壓力轉嫁給供應商,以緩解自身的盈利壓力。然而,這一做法不僅可能導致與供應商的關係惡化,還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部分中國供應商考慮通過出口轉內銷來對衝關稅影響,但由於國內外市場產品規格和種類存在差異,這一途徑並非易事。一些供應商也在尋求其他解決辦法,如調整供應鏈,將部分產能轉移至東南亞等地。但這一過程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新市場的供應鏈成熟度不足、勞動力成本差異以及文化和政策環境的不同等。
對於沃爾瑪而言,若不能妥善處理與供應商的關係,可能面臨供應鏈斷裂、商品供應不足的風險。此外,若因成本轉嫁導致商品質量下降,還可能影響其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度。而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沃爾瑪與中國供應商之間的關稅成本博弈,只是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全球供應鏈震蕩的一個縮影。這場博弈的結果,不僅將影響中美兩國企業的利益,也將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的服務需求,建議您先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獲取定製方案。快遞搜提供了免費的智能實時比價服務,助您節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