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新報告顯示,北歐主要門戶港口和其他樞紐港的擁堵狀況正在惡化,貿易戰可能會將海運中斷蔓延至亞洲和美國,並推高航運費率。
倫敦海運諮詢公司德路裡發布的報告顯示,3月下旬至5月中旬期間,德國不萊梅港的泊位等待時間躍升77%。同期,安特衛普港的延誤時間增加37%,漢堡港增加49%,鹿特丹港和英國費利克斯託港的等待時間也有所延長。勞動力短缺和萊茵河水位偏低是主要原因,阻礙了往返內陸地區的駁船運輸。加劇這些制約因素的是,美國總統川普暫時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45%的關稅,這提前釋放了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航運需求。
德路裡表示:「港口延誤延長了運輸時間,擾亂了庫存規劃,並迫使託運人增加庫存。雪上加霜的是,跨太平洋東行貿易顯示出旺季提前的跡象,原因是美中關稅90天的暫停期將於8月14日結束。」該機構表示,中國深圳以及洛杉磯和紐約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自4月下旬以來,等待泊位的貨櫃船數量一直在增加」。
總部位於漢堡的赫伯羅特股份公司執行長羅爾夫•哈本•詹森在一個網絡研討會上表示,儘管他最近看到了歐洲港口改善的跡象,但他預計「還需要六到八周才能控制住局面」。
自5月12日關稅暫停以來,貨船運力反彈尚未實現。阿波羅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託爾斯滕•斯洛克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近兩周前達成的美中關稅休戰協議尚未引發跨太平洋船隻激增。斯洛克寫道:「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對中國加徵30%的關稅還是太高了嗎?美國的關稅——加上突然的威脅和休戰——使進出口商難以校準訂單,導致需求出現不合季節的波動。對航運公司來說,這些因素轉化為延誤和更高的成本,需要提高運費。牛津經濟研究院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額外的政策不確定性將給全球活動帶來無謂的成本,增加支出決策的風險。」該機構表示,考慮到美國出口與GDP的比率,德國、愛爾蘭、義大利、比利時和荷蘭是最脆弱的國家。
彭博經濟研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50%的額外關稅可能會將歐盟對美國所有面臨互惠關稅產品的出口削減至接近於零——使歐盟對美國的出口總額減少一半以上」。川普是會兌現如此重大的貿易威脅,還是會像對中國那樣推遲,這種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加大了航運壓力。
在未來幾周,這些因素可能會推高海運現貨價格,而海運成本仍受到地緣政治動蕩的支撐。貨船仍在很大程度上避開紅海,葉門胡塞武裝於2023年底開始在那裡襲擊船隻,並繞行非洲南部,在連接亞洲、歐洲和美國的航線上運送貨物。哈本•詹森在網絡研討會上表示,穿越紅海仍然不安全,並表示最終恢復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常規航行必須是漸進的,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以避免港口因船隻交通而擁堵。哈本•詹森表示:「如果我們從一天開始讓這些船隻改道通過蘇伊士運河,我們將在許多港口造成大規模擁堵。因此,我們的做法是,如果我們能做到的話,我們會花更長的時間來做這件事,這樣港口就不會崩潰,因為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的服務需求,建議您先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獲取定製方案。快遞搜提供了免費的智能實時比價服務,助您節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