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濟南國貿園:機器人顯身手,「6天可蓋一層樓」__快遞搜
2小時頂升一層,2天完成鋼筋綁紮,48小時完成梁、樓板鋼筋綁紮,6天就能蓋好一層樓……在濟南國際貿易產業園(以下簡稱「濟南國貿園」)建設現場,技術人員向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這背後的技術支撐:機器人正擔當建設大任。 第五屆綠色建造與智能建築創新大會日前在山東濟南舉行,與會專家走進濟南國貿園進行實地觀摩。 三維雷射掃描機器人、放樣機器人、空中造樓機……在濟南國貿園施工場地,各式機器人讓人眼花繚亂。場地內,5G塔吊吸引了記者目光。距離地面上百米的塔吊駕駛室內空無一人,吊鉤卻能精準吊起建築材料並投放至指定施工點位。 中建三局新疆分公司總工程師劉匯東向記者介紹,這種5G塔吊將操控室從高空「轉移」到地面,通過多終端智能調度系統,將施工誤差控制在毫米級,較傳統工藝精準度提升5倍。 建築施工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說,5G塔吊將技術與建築機械深度融合,革新了傳統的塔吊駕駛模式,實現了多塔機、多操作端的靈活接入和遠程綜合管控。 在高樓建設過程中,傳統方式一般是人工逐層壘高腳手架,進而進行施工。現在,利用智能設備和機器人來蓋樓已成為現實。在濟南國貿園觀摩現場,一種被稱為「蓋樓神器」的裝備吸引了參觀者注意。 劉匯東介紹,「蓋樓神器」是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輕量化造樓機。它由立柱與支撐系統、平臺系統、施工電梯系統、電動卸料平臺系統等組成,施工速度較傳統方式提升30%。目前,該技術已在全國多個項目中應用。 此外,測量機器人、雷射地面整平機器人、牆面噴塗機器人、路徑噴塗機器人等10餘款智能建築機器人也紛紛大顯身手。從地面整平到牆面處理,這些「鋼鐵工人」正改變著傳統施工方式。「機器人不僅施工效率高,還能自動收集粉塵,既智能又環保。」濟南國貿園項目質量總監楊亮向記者介紹,牆面噴塗機器人每分鐘可施工1.5平方米,效率遠超人工。 「濟南國貿園建造過程中,實施六大類59小項智能建造技術,實現了從設計、生產、施工到運維的全鏈條數位化管理。」濟南國貿園項目負責人劉少鋒向記者介紹,在設計階段,項目組採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以3D模型為數據源,完成施工圖設計的全過程任務。這就好比用3D印表機設計一個建築虛擬版本,從圖紙到施工「一個模型全程用到底」,避免了「圖紙打架」造成的返工。「此外,我們通過數字模擬化,把建築像『樂高積木』一樣拆分預製、現場拼裝,大大提高了標準化設計水平和現場拼裝效率。」劉匯東說。 數位化平臺及智能設備不僅提升了建設效率,也保證了安全。在濟南國貿園建設過程中,團隊以智慧工地平臺為核心,融合多種數智化技術,便於管理人員對現場施工進度、質量等及時進行糾偏,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同時,提升整體管理效能。此外,團隊還應用卸料平臺超載報警、碳排放雙控監測、智能機電、AI安全識別等智能設備,深度連結各個環節,讓管理人員「看」得見違章、「聽」得見噪音、「嗅」得著隱患,工地建設更加安全、智慧、綠色。 肖緒文說,濟南國貿園採用多項新工藝、新技術,將打造超低能耗建築與智能化辦公環境作為核心目標,是綠色、智能理念在建築領域的創新實踐。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建築行業正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隨著5G、AI等技術的深度應用,「智慧工地」將成為行業新常態,為城市建設注入更多科技動能。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