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跨太平洋國際海運:能力與需求雙降(海運行業現狀堪憂)-快遞搜
在美國決定結束對來自中國低價值包裹豁免後,航空公司正在努力應對貨運量下降,跨太平洋航空貨運能力在過去一周大幅下降。 Rotate副總裁兼諮詢業務負責人蒂姆·范·盧文(Tim van Leeuwen)周二在LinkedIn上寫道,與4月份的平均水平相比,跨太平洋貨運能力每天減少40個貨運航班,這意味著每天減少4,000噸,相當於以前運營能力的40%。 他說,一些產能似乎已經轉移到北美-南美貿易,以利用母親節花季。將過去一周的寬體貨機運力與前一個月的平均運力進行對比的數據顯示,該行業的運力南行增長了20%,北行增長了23%。 然而,他補充道,寬體貨機的大部分運力剛剛被閒置。 「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很快改變,它們目前將評估重新部署的選擇。van Leeuwen周一表示:「總體策略似乎是不坐飛機,因為上周全球貨運能力下降了約10%。」 他補充說,近50架大型(B777/B747)貨機——或全球大型貨機機隊的10%——至少三天沒有在全球運營任何航班。 「Rotate的戰略諮詢團隊查看了我們的實時運力數據的倒數,以了解哪些飛機沒有飛行,並發現(截至發稿時)有46架飛機在4月30日至5月3日之間註冊了最後一次著陸,因此至少有60個小時沒有運行。不出所料,這些飛機主要由活躍在跨太平洋市場的航空公司運營。 「這證實了我們的觀察,即航空公司應對跨太平洋需求下降的策略似乎是『少飛』,而不是『飛往別處』。" 他補充說,航空公司可能會在需求較低時派出貨機進行維修,但「真正的問題是這些飛機接下來會做什麼?」 在需求方面,WorldACD的數據顯示,在微量豁免結束之前,需求呈下降趨勢。 它今天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第18周(截至5月4日),從中國和香港到美國的應付費重量下降了14%,而相比之下,從中國和香港到美國的應付費重量下降了3%。 「這些市場的相對表現似乎有很大差異,」WorldACD在其每周市場總結中表示。「這表明,中美(微量)規則的變化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中國到美國的費率也一直在下降。在第18周,平均現貨價格連續第四周下跌,進一步下跌9%,至每公斤3.85英鎊。 但這位分析師表示,直到下周,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包裝取消微量豁免的全面影響才會在數據中顯現出來。 「5月2日,從中國內地和香港到美國的貨物『微量』進口申報和費用豁免的結束,似乎將對航空貨運市場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有幾份報告顯示,數十個每周一次的跨太平洋貨運服務已被取消或暫停,或轉移到跨大西洋等其他市場。 「但在第19周的數據中,全面影響可能會變得更加清晰,屆時將有整整一周的後最低值數據。」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访问:36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