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2025年以來,太平洋地區的國際貿易運力下降了11%(國際物流新聞資訊)-快遞搜
圍繞美國進口關稅的不確定性,正導致需求和運力前景不明朗,給貨櫃航運公司及其客戶的規劃帶來挑戰。 美國進口關稅給航運需求和運力規劃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自今年1月以來,太平洋地區的貿易運力下降了11% 航運聯盟的變化使全球市場前景進一步複雜化 MDS Transmodal的數據顯示,由於運營商難以維持運價水平,與今年1月相比,運營商已將太平洋地區的運力削減了11%。 然而,市場形勢進一步複雜化的原因是,下水的新造船數量持續增加,導致供應鏈陷入困境,現貨匯率隨著需求的波動而波動,因為華盛頓方面似乎在隨心所欲地徵收關稅,然後暫停關稅。 在最新舉措中,航運公司預計從中國到美國的太平洋航線需求將大幅下降,對這個亞洲國家的關稅將維持不變,它們將大舉重新部署運力,以提振不斷下跌的即期匯率。然而,關稅制度造成的產能轉移對其他貿易產生了重大影響。 海運諮詢公司MDS Transmodal的分析師安東內拉•特奧多羅(Antonella Teodoro)認為:「重新調整正在進行(見圖表)。例如,最新數據顯示,與1月份相比,馬士基5月份的總深海運力增加了6%。然而,同期(馬士基)遠東-美國航線的運力下降了8%。」 然而,一些航運公司增加了他們在太平洋地區的運力,尤其是MSC、Hapag-Lloyd和Evergreen,因為聯盟的變化進一步影響了對全球市場的看法。 「這凸顯了預測運營商將如何配置其網絡的難度,特別是考慮到圍繞關稅的持續不確定性。我預計,在最近幾個月已經實施的措施之外,大多數航運公司將避免對其網絡結構進行重大改變,至少在目前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期結束之前。」 除了關稅外,航運公司還必須應對10月份將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的港口停靠費,而上周《美國船舶法案》(SHIPS for America Act)的重啟,將進一步增加向美國出口的成本。 市場分析平臺Xeneta解釋說,「中國航運公司擁有或運營的船舶以及在中國註冊的船舶將被徵收每噸5澳元的費用」,而如果超過50%的新船訂單是在指定的「外國造船廠」建造的,則非中國航運公司運營的船舶將被徵收每噸5澳元的費用。 受關注的造船廠最初指的是那些擁有龐大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的造船廠,但以後可能會增加其他造船廠。 此外,在受影響船廠訂購25%至49%船舶的非中國運營商將面臨每噸3.5美元的罰款,而現有船隊中50%或以上的船舶在「相關船廠」建造或維修的船東/運營商將面臨每噸1.25美元的罰款。 塞內塔說:「這些費用不是累積的,將適用最高類別的費用,但它們將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費用之上。」 隨著《美國船舶法案》通過國會,託運人和承運人必須在7月協商第一個截止日期。 根據特奧多羅的說法,預計還會有更多的服務取消和空白航行,特別是在太平洋地區,「這取決於美國消費者需求的強度」。 託運人也在努力理解一個日益複雜的市場。全球託運人論壇(GSF)主管詹姆斯•胡卡姆(James Hookham)表示:「我認為,在關稅暫停90天期間,來自中國(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的預訂量下降,可能被從亞洲其他地區轉移貨物的預訂量激增所抵消。」 胡克姆承認有許多空白的航程,他還問道:「如果『交易完成了』,或者川普眨眼,關稅就被取消了,會發生什麼?隨著信心的恢復,我們是否會看到美國消費者再次出現類似於封鎖的購買高峰,壓倒美國港口,或者美國進口商是否會在他再次改變主意之前開始他們的旺季行動?」 根據GSF的說法,解決關稅難題有點像結束紅海分流,「因為解決關稅問題只會引發其他供應鏈後果,」胡克姆說。 最近公布的美國第一季度GDP數據證實了進口的激增——「正是進口將國內正增長拖入了負增長,」他表示,他認為貨運「一定來自某個地方」。 Hookham補充道:「洛杉磯港和長灘港表示,他們預計5月份來自中國的貨櫃將比去年減少45%。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是直達服務還是通過其他亞洲港口抵達。部署的插槽將是另一個可以改變的因素,以『優化』容量。」 Xeneta首席分析師彼得•桑德(Peter Sand)認為,產能縮減加上需求上升的跡象,導致「4月初利率上升」。 「如果商品價格上漲抑制了第二季度美國消費者的需求,並影響了亞洲的貨櫃運輸量,那麼航運公司保持運價高企的工作將會減少。目前持平的現貨市場可能是一個相當短暫的插曲,然後下行趨勢才會繼續。 Xeneta表示,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平均即期匯率自4月中旬以來一直持平,分別為每噸2790美元和3830美元。從亞洲到北歐的即期匯率在5月1日下跌了8%,至每加侖2130美元。諮詢公司Linerlytica表示,從亞洲出發的歐洲運價受到美國貿易動蕩的影響:「過剩船隻從美國轉向歐洲,對亞歐運價產生了不利影響,隨著未來三周更多運力從美國轉移,預計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 访问: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