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郵報》報導,在中美兩國前往瑞士進行高層貿易談判之際,川普政府正在考慮一項計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145%高額關稅削減一半以上,降至50%-54%之間,最早將於下周生效。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關稅決定將直接由總統做出。」不過,川普周四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時表示,對華關稅「只能降」,目前對中國產品徵收的145%關稅「已無上調空間」,未來勢必下調。川普表示,這次談判將是「實質性的」,如果談判進展順利,他可能會考慮降低對許多中國商品徵收的145%的關稅。
報導稱,在中美談判進行期間,美國將把稅率降至50%-54%,最可能是54%。與此同時,對南亞鄰國的關稅將降至25%。據了解,54%的關稅是20%芬太尼關稅+34%對等關稅,也是之前川普計劃的對中國的「最高關稅」。因為中國的反制,川普連續兩次將對中國的關稅提高至145%。
《紐約郵報》的報導並非空穴來風,這一消息源來自美國的三大零售巨頭。隨後,沃爾瑪(Walmart)、家得寶(Home Depot)和塔吉特(Target)等美國零售公司,紛紛通知中國供應商恢復發送因月初關稅戰開打而暫停運送的貨物,關稅由美方買家承擔。
美國兒童益智和微型玩具品牌製造商Basic Fun執行長傑伊·福爾曼(Jay Foreman)表示:「讓這些貨櫃船從中國開出的關稅數字是54%。」福爾曼告訴《紐約郵報》:「我們得到的信號是,(關稅)大壩將在本周末或下周末決堤,屆時將會進行調整。」目前,許多美國零售商已經開始要求中國供應商根據新的關稅稅率(介於10%到54%之間)報價,「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商品抵達美國時定價。」
若下周美國對華關稅真的降至50%-54%,這一舉措背後有著諸多值得探討的因素。從政治層面來看,臨近大選,川普政府需要展現出在經濟與外交方面的積極成果,降低關稅可以被視為一種示好姿態,為後續的政治談判增添籌碼,也試圖安撫國內因高關稅而利益受損的產業群體及選民。
從經濟角度而言,持續的高關稅已經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了反噬。美國消費者面臨物價上漲壓力,企業成本飆升,許多依賴中國進口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美國企業運營艱難,降低關稅有助於緩解通脹壓力,促進經濟復甦。
對於中國而言,這一變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關稅降低,中國出口企業的壓力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出口訂單有望增加,相關產業鏈將迎來新的生機。
但同時,我們也需警惕美國後續可能的政策變化,不能放鬆在科技創新、拓展多元化市場等方面的努力,增強自身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韌性與競爭力。而對於全球貿易格局來說,美對華關稅的調整或將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帶動其他國家調整貿易策略,重塑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布局。
究竟下周美對華關稅是否會如報導所言進行調整,調整後又將對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