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東南亞國際海運專線: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港口清關避坑指南-快遞搜
東南亞國際海運專線的清關效率直接影響貨物周轉周期,但越南的HS編碼爭議、泰國的SNI認證缺失、馬來西亞的SIRIM認證延誤,每年導致超20%的貨物滯留港口。如何精準規避三國清關「隱形地雷」?接下來,快遞搜將為您詳細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越南與泰國:動態監管與文件合規的博弈 越南清關的核心挑戰在於政策執行的「動態性」。2025年2月18日起,越南廢除低值貨物免稅政策,所有進口商品需提交報關單、買賣合同、進口許可證等6項文件,且海關通過ICS2系統實時校驗數據邏輯。 例如,出口服裝若申報貨值低於市場價70%,系統會自動觸發「低報預警」,要求補充採購合同及銀行流水證明。 而泰國則更注重「文件鏈完整性」,尤其是SNI認證的強制範圍擴大至電子配件、家用電器等12類商品。2025年泰國海關升級INATRADE系統後,企業需提前錄入商品材質、能耗參數等數據,若技術規格書與實物檢測偏差超過5%,整櫃可能被要求退運。 越南海關對「原產地規則」的審查趨嚴。利用東協自貿協定(AFTA)享受關稅減免的企業,需確保原材料採購證明與生產記錄完全匹配,否則可能面臨補繳稅款及10%-30%的罰款。 而泰國對「臨時進口」貨物的監管更為靈活,機械類設備可通過擔保形式暫免關稅,但需在入境後30天內提交使用計劃,並每季度更新設備位置報告,避免被認定為「長期滯留」。 馬來西亞:認證門檻與退運風險的雙重考驗 馬來西亞的清關體系以「認證前置」為核心邏輯。機械類產品必須取得SIRIM認證,且2025年起新增「能耗標籤」強制要求,例如電機設備需提交第三方實驗室的功率測試報告,並在外包裝粘貼馬來語/英語雙語標識。若企業從中國進口組裝件,需提前向MITI申請Form J許可證,並註明零配件用途,避免因「用途不明」導致開箱查驗。 馬來西亞海關要求退運申請需附原始進出口報關單、質檢報告及退運協議,若因質量問題退運,還需提供國際公認檢測機構(如SGS)出具的鑑定書。 2025年新規強調,退運貨物不得更換包裝或配件,否則可能被認定為「新貨進口」,需重新繳納關稅。此外,電子入境卡(MDAC)的填寫準確性直接影響通關速度——企業需在貨物到港前72小時提交貨櫃號、封條編號及HS編碼,並與提單信息完全一致,否則可能觸發人工審核,延誤3-5個工作日。 說到最後 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的清關體系差異體現在動態監管、文件鏈深度及認證門檻上。從越南的貨值邏輯校驗到泰國的技術參數匹配,再到馬來西亞的能耗標籤合規,每個環節的精細化操作決定貨物能否高效流轉。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本文引用的政策依據越南海關總署01/2025/QD-TTg公告、泰國工業標準研究院2025年SNI認證指南及馬來西亞MITI進口管理條例,具體操作以各國海關最新規定為準。 访问: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