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電商市場的快速增長正倒逼跨境物流體系升級,而Lazada和Shopee兩大平臺賣家面臨的核心矛盾在於:如何平衡配送時效與成本。2025年印尼齋月期間,智能家居品類因配送延遲導致的退貨率高達18%,凸顯了本地化物流網絡的戰略價值。
接下來,快遞搜將為您詳細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Lazada的物流優勢與本地化實踐
Lazada依託阿里系的資源,通過自建物流網絡Lazada Express(LEX)實現「72小時達」的配送承諾,尤其在泰國和馬來西亞的都市圈滲透率超過75%核心策略是「中心倉+衛星倉」的分布式布局:胡志明市中心倉處理80%的越南訂單,而河內保稅倉則覆蓋中越邊境的跨境備貨需求,這種模式能將庫存周轉率從4次/年提升至7次。
Lazada還推出LGF(Lazada Global Fulfillment)模式,允許中國賣家將貨物批量發往馬來西亞海外倉,通關時間從平均2天縮短至「秒級」,同時享受3%的佣金減免。但Lazada對本土店賣家提供20%的流量傾斜,這意味著跨境賣家若想獲得同等曝光,需承擔更高的海外倉租賃成本。
Shopee的社交化物流與技術創新
Shopee則採用更輕資產的「平臺聚合」模式,通過Shopee Xpress整合極兔、J&T等本地物流商,在菲律賓實現「2-3天達」的極致時效,其秘密在於動態路由算法:將馬尼拉劃分為12個配送網格,根據實時交通數據優化路徑,使尾程成本降低23%
與Lazada不同,Shopee的「優選倉」策略更側重中小賣家——在中國南寧設立境內倉集中處理跨境小包,再通過航空幹線批量轉運至東南亞,這種模式使5美元以下商品的物流成本控制在1.2美元/單。但Shopee的隱患在於過度依賴第三方物流,2024年印尼查倉事件導致15%的跨境包裹因清關文件不全被扣留,凸顯合規風險。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本文所載物流方案及數據均基於公開資料整理,具體操作請以各平臺最新政策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