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最大、最繁忙的貨櫃港口 ——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於 4 月 29 日發出預警,隨著美國關稅政策致使企業紛紛削減進口訂單,預計洛杉磯港下周入境貨運量相較於去年同期,將出現超 35% 的大幅下跌。
塞羅卡當天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節目採訪時明確指出,來自中國的貨物在洛杉磯港業務中佔比達 45%。受當下關稅政策衝擊,美國不少主要零售商已全面暫停從中國採購商品並停止發貨。「依據我們用於監測亞洲裝載量的港口優化系統數據,下周貨運量同比降幅將超 35%。鑑於關稅影響,眾多美國大型零售商已終止所有來自中國的貨物運輸,致使貨運量急劇下滑。」 他進一步補充道。
除貨運量銳減外,塞羅卡預計,5 月抵達洛杉磯港的船隻數量相較於往常,將減少約四分之一。他解釋稱,由於美國零售商在關稅政策出臺前便已進行貨物囤積,發貨量減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預計會在 5 到 7 周后逐漸顯現。
美國三大零售商沃爾瑪、塔吉特和家得寶的負責人此前也對美國政府發出鄭重警告,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極有可能迅速引發美國商品價格上漲,甚至導致貨架缺貨的局面。對此,塞羅卡也表示,關稅政策將不可避免地致使美國消費者購物時的選擇愈發稀少,商品價格持續攀升。「打個比方,當你想要購買一件藍色襯衫,或許只能看到 11 件紫色襯衫,以及一件尺碼並不合適的藍色襯衫。我們將會察覺到,貨架上商品的可選種類開始逐步減少…… 而那件僅存的藍色襯衫,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部分經濟分析師早已發出警示,從中國發貨的出貨量數據已清晰顯示,對美貿易量正呈現出減緩態勢。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師史洛克(Torsten Slok)近期更是列出具體時間表,其中明確提及,中國進口減少將引發美國運輸和零售業裁員、商品供應不足,進而導致經濟在今夏陷入衰退。
據了解,洛杉磯港及周邊的長灘港承擔著美國約三分之一的貨櫃貿易,此次因關稅導致的貨運量下降,對物流和製造業就業產生嚴重威脅。南加州貿易行業為當地提供了近 200 萬個就業崗位,創造了近 3000 億美元的經濟產值,關稅的實施或將引發 「漣漪效應」,使卡車司機等相關從業者工作量大幅減少。若最終造成大面積失業以及物價飛漲的局面,預計川普政府或許不得不做出妥協,對部分美國企業豁免對華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