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美國企業因無力承擔高額關稅,價值上百萬元的貨物被迫滯留在中國,無法運回美國。這一事件不僅凸顯了美國關稅政策對美企造成的沉重打擊,也為中美貿易關係增添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自4月初以來,美國新的關稅政策生效,從中國發往美國的貨櫃訂單量急劇下降,降幅約達三分之一。作為美國重要的海運樞紐,長灘港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其吞吐量還將進一步減少20%。美國新罕布夏州某小企業負責人斯科特·安德森無奈透露:「我們現在有價值25萬美元的貨物滯留在中國,根本沒錢支付高達40萬美元的關稅,只能被迫凍結所有發貨、訂單以及生產。」
目前,美國市場上95%的進口嬰兒手推車來自中國。據業內人士預測,受高額關稅影響,美國市場上出售的嬰兒手推車價格將至少上漲50%。不僅如此,美國超過七成的進口玩具同樣產自中國,後續這些玩具產品的價格,也極有可能因關稅問題產生波動。
美國政府此前推行的關稅政策,本意是想要保護本土產業、促進位造業回流,然而現實卻背道而馳。對於依賴中國進口原材料或成品的美國企業而言,高額關稅使得它們的運營成本大幅增加。像斯科特·安德森的企業,不僅貨物滯留,運營陷入停滯,員工數量也從原本的12人銳減至5人,甚至面臨破產危機。而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嬰兒手推車、玩具等日常商品價格的上漲,無疑將進一步加重他們的生活成本負擔。
在這樣的局勢下,部分美國企業試圖尋找中國產品的替代品,可過程困難重重。湯姆·沃克在美國夏威夷經營一家生產餅乾和其他甜食的公司,其產品包裝一直從中國進口。如今,他雖依靠庫存包裝維持運營,並努力在美國本土或其他地區尋找替代供應商,但由於中國產品在價格、質量以及供貨穩定性上具有綜合優勢,短時間內找到合適替代品並非易事。明尼蘇達州一家嬰幼兒用品公司的創始人也表示,公司產品在中國製造,因無力承擔關稅,大量貨物滯留中國,尋找新的生產地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新產地的生產工藝可能無法滿足要求,或者生產成本更高。
中美作為全球兩大重要經濟體,雙邊貿易往來頻繁且規模龐大。美國單方面實施的關稅舉措,不但未能達成預期目標,反而使本國企業和消費者陷入困境,對美國自身經濟以及就業市場都產生了負面影響。未來,隨著美國關稅政策的持續實施,後續影響究竟會如何發展,美企又將如何應對這場危機,中美貿易關係又將走向何方,這些問題都值得持續關注。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