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稱,依賴美國市場的工廠已經感受到經濟衰退的冰冷之手,託運人取消訂單,美國託運人評估他們的選擇,以儘量減少關稅的最壞影響。
據分析師Jon Monroe稱,目前在上海,感覺貿易爭端將在幾個月內「平息」,正常業務將恢復,但是,如果這種樂觀的看法沒有成為現實,會發生什麼,Monroe問道?
「一些工廠,尤其是那些依賴美國訂單的工廠,已經完全關閉了運營。更多的人正在努力應對突如其來的訂單取消和不確定的氣氛,這使得未來的規劃幾乎不可能。」
根據門羅的說法,進口關稅和額外的301條款費用將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徵收,這可能意味著美國正「盯著全面貿易凍結的桶」。
這位分析師進一步問道,美國公眾是否「真的準備好迎接大型零售商空空的貨架?」因為如果目前的軌跡繼續不受控制,這很可能成為我們的新現實。」
隨著時間的推移,貿易爭端仍未得到解決,美國和美國企業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
貿易戰使商業領袖和他們的預測陷入混亂:「在不可預測的政策環境下,從消費電子產品到汽車和零售等多個行業的公司現在都在努力規劃庫存、定價和供應鏈物流,」門羅說。
MDS Transmodal分析師安東內拉•特奧多羅(Antonella Teodoro)表示,如果託運人感到撓頭,那麼他們的服務提供商將與運營商同步,重新評估他們應該如何為美國市場服務。
雖然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的擬議費用要到2025年晚些時候才會實施,但幾家航運公司應該開始探索潛在的變通辦法,以限制它們的風險。最合理的應對措施是供應鏈多元化戰略,運營商尋求保持市場準入,同時避免或推遲與美國新港口收費制度相關的成本負擔,」Teodoro說。
特奧多羅表示,這些航運公司可能有幾種選擇,包括樞紐和輻射式服務重組,由中國製造的船隻停靠地區港口,並通過支線或穿梭服務將貨物運往美國。
另一種可能是利用與聯盟夥伴籤訂的艙位協議,這一體系可能對中遠集團有利,因為該集團的船隊特別容易受到301條款規定的影響。
其他選擇可能是將貨物運往墨西哥和/或加拿大港口,然後使用公路和鐵路將貨物運送到美國目的地,從而避免港口停靠費,但特奧多羅指出,這增加了供應鏈的成本和複雜性。
「雖然圍繞新收費的完整行政框架仍在形成,但航運公司顯然正在探索各種方法來減輕潛在的商業影響。這些調整是否會導致長期的結構性轉變,或者仍然是臨時措施,將取決於政策實施的力度以及市場的反應,」Teodoro總結道。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