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和中國通過珠海到薩爾瓦多和桑塔納的直接海上航線加強了物流,縮短了運輸時間,減少了排放,並擴大了巴西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中巴海上直航大橋正式開通,開啟了雙邊貿易、物流效率和海洋綠色發展的變革時代。這條新的航運走廊將中國珠海高蘭港與巴西薩爾瓦多港(Bahia)和桑塔納港(Amapá)連接起來,在南美和亞洲最活躍的貿易中心之一之間開闢了一條更短、更精簡的航線。
這不僅是一條新路,更是全球海上合作的戰略藍圖。對於巴西來說,特別是其槓桿率較低的北部和東北部地區,這條路線代表了亟需的知名度、貿易活動和投資機會的提升。對中國來說,這是進入南美市場的新渠道,尤其是在農業、礦業和工業用品方面。
「這是一個具有真正影響力的門戶,」巴西港務局的一名官員表示。「通過縮短運輸時間,我們也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排放,減少了對低效率繞行大西洋的依賴。」
該服務目前由全球航運巨頭MSC和APM Terminals運營,已經將巴西的佩克薩姆港整合到循環中,將巴西和中國港口之間的運輸時間縮短到大約30天。預計水果和堅果等易腐物品以及花崗巖和工業機械等高價值物品的出口商將從這條縮短的供應鏈中獲益最多。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條路線在兩國加強其在全球舞臺上的地位之際加強了經濟聯繫。它還將巴西定位為南半球領先的物流中心,特別是在航運的可持續性成為國際貿易的核心指標之際。
巴西官員強調,這條路線支持他們更廣泛的綠色物流議程。「這不僅僅是為了更快的運輸。這是關於更智能、更可持續的貨物運輸,」國家港口部長亞歷克斯Ávila說。
薩爾瓦多港現在是這條走廊的主要參與者,可以容納多達15萬載重噸的大型船隻,並以其處理貨物的效率而聞名。與此同時,作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唯一的深水港,高欄港的年處理量高達1.6億噸,是通往香港和中國南方的重要門戶。
經濟前景看好。行業分析人士預測,這將在區域發展、港口基礎設施升級和貿易多樣化方面產生連鎖反應,尤其有利於渴望進入亞洲市場而不面臨高昂物流成本的巴西中小型生產商。
在一個供應鏈彈性和減排是重中之重的世界裡,中巴海上走廊不僅是一種聯繫,也是一種聲明。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