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以價換量 以罰代管,快遞加盟商「失控」背後-快遞搜
「這些年,眼瞅著快遞單價從10多元一路下滑,尤其電商發展起來後,各大快遞公司為了爭搶客戶,不斷壓低單價。誇張的時候,浙江地區的電商件,每件單價甚至只有幾毛錢。」在快遞行業摸爬滾打近十年的楊浩,談起「價格戰」,連聲感嘆「太難幹了」。 根據國家郵政局近日公布的快遞業務數據,2025年2月單月快遞業務量完成135.9億件,同比增長58.8%。快遞業務收入完成990.9億元,同比增長30.4%。然而,多家快遞公司公布的2025年2月經營數據顯示,快遞服務單票收入持續探底,2月行業平均單票收入7.29元,同比下降17.84%。其中,通達系企業單票收入同比降幅普遍超過8%。韻達單票收入同比下降14.85%至1.95元,申通、圓通分別下降9.33%、8.27%。 3月19日,國家郵政局發布消息,由於韻達快遞部分加盟企業對協議客戶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涉詐騙宣傳品進入寄遞渠道,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被依法立案調查。 韻達被立案調查後,加盟制快遞企業的問題依然待解。是什麼導致了加盟商「失控」?讓從業者叫苦連連的「價格戰」究竟帶來了什麼後果? 以價換量費 單票收入低至1.95元 圖源:韻達速遞官方網站 根據公告披露的數據,2月韻達業務量同比增速將近70%,反超申通的63.39%,圓通、順豐則分別增長48.78%和17.74%。但韻達票收入低至1.95元,降幅達14.9%,也是行業最高。對比韻達速遞過去三個月的經營指標不難發現,韻達完成業務量同比持續增長,而快遞的單票收入同比持續下降。 「單票收入不斷下降,但業務量不斷增長,這也反映出快遞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採取了『以價換量』的策略。」曾任職某快遞企業省級代理公司高管的餘東告訴央廣網記者,快遞行業不斷上升的單量與電商行業的紅利關係緊密。誰能拿下更多電商單,誰就佔領了更大的市場。楊浩也提到:「有的快遞公司規定,攬收到一定量就獎勵多少錢,於是網點就以成本價向商家收件,掙公司的獎金,根本不掙商家的錢。」 此外,加盟制快遞公司為了搶佔電商運輸市場,將自身的硬體設施整體更新,轉運中心、車隊、倉庫也升級擴充。而擴充後,想要持續盈利,新增的運力和倉庫就需要尋求更多的攬收量來補充,以避免空置帶來的浪費。餘東補充說,快遞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如何才能攬收到更多電商件?不斷壓低價格是最快的方式,這就導致單票收入持續下滑。但長期來看,如果成本無法同步降低,而單價持續降低,加盟商的利潤空間只能再往下壓。「價格戰越打越激烈,加盟商掙錢就越來越難,現在越來越多的快遞加盟網點進入虧損狀態。」 以罰代管 為了生存低價搶單、刷單 加盟制模式下,一些快遞公司總部將運輸、裝車、拉貨工作也下派給各個省級代理,末端網點中的攬、派服務主要由加盟商招聘快遞員來完成。陳麗曾在極兔速遞的河北一級加盟點做客服,該加盟網點平均每天有2萬單的收件任務。據陳麗介紹,各家快遞公司的省級代理,會將大量的攬件任務下發到各一級代理商頭上,而一級代理商又將任務層層下發。「這2萬單任務我們會分發給下面的幾十個網點。但即使大家共同承擔,也有可能完不成考核,這時候只能給省級代理繳納罰款,一個月多則十幾萬,少則幾萬元。」 「以罰代管」的情況在快遞行業並不罕見。為了完成上級派發的「不可能的任務」,有些末端網點只能「劍走偏鋒」。王超在浙江曾做過半年左右的韻達一級加盟商,「那會兒省代給我們網點每天規定的任務是2000多件攬收量,但每天實際能完成的很少。很多加盟商靠刷單來補自己完不成的量。」半年之內,網點虧損高達90萬元,而大部分虧損都是因為給上級繳納了巨額罰款。「上級給我定一個完不成的任務,超出的部分要麼你自己放低價格去搶客戶,要麼就去刷單。而刷單的這些客戶信息,都是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取。」 除了刷單,攬收違規包裹也成了網點的「救命稻草」。「安檢機只能查出快遞大概的形狀,如果真的塞了一些詐騙卡片,一個個拆開檢查也不現實。」王超提到,有一些批量的刷單包裹會直接被拉到網點來,攬收的價格還很高。「他們會告訴你,裡面只是宣傳單,而且給的價格都很高。人都快餓死了,這時候有人給你一個雞腿,你是吃還是不吃?」 對於韻達被立案調查一事,多位受訪的從業者表示,韻達所面臨的管理問題,也是加盟制快遞企業在內卷中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認為,加盟制通過「總部+加盟商」的鬆散關係實現低成本擴張。行業惡性競爭導致單件利潤壓縮,加盟商為降低成本,減少安全設備投入和流程執行,通過快遞包裹傳播中獎詐騙信息這類事件,從全鏈路角度看,總部要承擔主要責任。 壓榨獲利 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3月20日,韻達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於因加盟網點違規收寄被調查的公告》。公告稱,針對公司加盟網點快遞服務環節存在的管理問題,公司已立即部署整改工作,要求對服務流程和管理制度進行整改;後續公司將持續強化管理及加盟網點管控,優化快遞查驗流程,加大對加盟網點的培訓力度,提升識別偽裝物品的專業能力,堅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圖源:深圳證券交易所 記者就低價競爭、加盟商違規攬件等問題詢問了多家快遞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價格戰是市場行為,快遞公司是電商平臺和商家的下遊,實際上後二者在市場中的話語權更大。消費者傾向平價商品,商家想要開源節流,自然會壓榨快遞企業,從而壓縮成本。」該業內人士表示,例如有的快遞公司在初入市場時,靠以價換量獲取份額,但是這種打法不可持久,否則會「殺敵八百,自損一千」。整改盤活行業也需要各家公司的努力,不是一家公司可以改變的。 低價內卷 掉隊企業或將被市場拋棄 在趙小敏看來,「價格戰」給快遞企業帶來的傷害遠比想像中嚴重,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上,低價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更為明顯,一旦企業呈現疲態或者掉隊,很容易被市場和資本拋棄。在持續的「價格戰」中,快遞物流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快遞員的保險機制缺失較大,整體服務水平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例如,在末端配送環節,快遞派送不電聯、不上門、服務態度差等問題深受消費者詬病;網點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後、智能化水平低等問題仍待改善;快遞網點或末端呈現出微利化、無利化態勢,導致部分快遞加盟網點出現罷工、倒閉的情況,嚴重影響快遞服務質量,和高質量發展相悖。 受訪的多位從業者都提到,在自己所在的地區,末端網點和快遞員的倒閉頻率、離職率都很高。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一個網點存活的時間很短。餘東表示,考核、罰款的層層分包,讓加盟商和從業人員流動加速。而末端網點癱瘓導致的後果,只能由消費者承擔。「長此以往,消費者體會到的服務質量就更差了。」在楊浩和餘東看來,目前的快遞行業急需出臺一個行業最低指導價。「正常的行業競價我們可以接受,可是不能低到無底線。」 趙小敏表示,未來如果快遞物流企業繼續「低價內卷」,忽視服務質量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或將愈發艱難。國家郵政局已明確將2025 年定為 「服務質量提升年」,通過建立價格監測預警機制、推行快遞服務分級制度等舉措,全力推動「反內卷」,整治惡性競爭行為,引導企業從 「價格競爭」 轉向 「價值競爭」,鼓勵行業併購重組,最終打造一批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快遞巨頭。 访问:1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