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突發!美國官宣:中國船舶停靠其港口,從每噸50美元起徵,收費 “大棒” 落下!-快遞搜
當地時間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美國決定對中國制造的船舶及港口設備徵收港口費和關稅。 具體而言,USTR官網發布公布稱,為重振美國造船業,在經過長達一年的“301調查”之後,並於3月底召開了為期兩天的聽證會,收到近600條意見,在諮詢政府機構專家和顧問後,具體行動將分兩個階段執行: 在第一階段180天後:中國船東和運營商的掛靠美國港口按USD50/淨噸計算,並在接下來的三年內逐步增加; 針對中國建造的船舶,則基於淨噸或集裝箱,兩者中以較高者收取,在接下來的3年裡逐步增加;並針對某些中國建造船舶進行豁免,包括參加美國海事安全計劃和油輪安全計劃的船舶,以及空載到港準備出口美國貨物的幹散貨船也不收取任何費用。 為了激勵美國制造的汽車運輸船,180天內定為0美元,180天後,非美國建造的船舶按150美元/CEU計算。如果運營商在此期間訂購並接收同等或更大美國建造船舶,則可以獲得費用減免。 第二階段行動將在3年後執行:為了激勵美國建造的液化天然氣(LNG)船,限制利用外國船運輸LNG。這些限制將在22年內逐步增加。 此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在根據總統的海事行政令,就擬議的岸吊和其他貨物裝卸設備關稅徵求公眾意見。提交出席聽證會申請的截止日期為2025年5月8日。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決定文件,對中國採取的決定措施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海運服務費用 1、對中國運營商和船東收費: 基於船舶淨噸位分階段收費,初始費率為0(2025年4月17日至10月14日),隨後逐步提高(2025年10月14日起每淨噸50美元,之後每年遞增,至140美元/淨噸)。 適用範圍:由中國實體運營或擁有的船舶(包括香港、澳門注冊的實體)。 收費按“航次”計算,每船每年最多收取5次。 2、對中國建造的船舶收費: 非歧視性收費,按淨噸位或集裝箱數量中的較高者計算。 初始費率為0(前180天),後續分階段遞增。 豁免範圍包括:美國海事安全計劃(MSP)船舶、空載或壓載船舶、小型船舶、短途海運船舶、美國公司擁有的船舶等。 若運營商訂購美國建造的同噸位船舶,可暫停收費最多 3 年。 3、對外國建造的車輛運輸船收費: 按“車輛等效單位(CEU)”容量收費,初始費率為0,2025年10月14日起每CEU 150美元。 若訂購美國建造的同容量船舶,可暫停收費最多3年。 第二部分:液化天然氣(LNG)運輸限制 逐步要求使用美國建造的船舶運輸LNG: 2028年4月17日起,逐步提高美國建造、懸掛美國旗的船舶運輸LNG的比例,最終目標為15%(2047年起)。 若運營商訂購美國建造的LNG船,可豁免限制最多3年。 第三部分:加徵關稅 船岸起重機(STS Cranes): 對中國制造或含中國組件的STS起重機加徵100%關稅。 包括主吊臂、小車、吊具、駕駛室等關鍵部件需滿足“非中國控制”條件。 其他貨物處理設備: 對集裝箱(HTS 8609.00.00)、底盤(HTS 8716.39.0090)及相關零件加徵20%-100%關稅。 第四部分:其他措施 數據平臺風險管控:探索對中國物流信息平臺(如LOGINK)的應對措施。 與盟友協調:通過《恢復美國海洋主導地位》行政令,推動盟友合作以減少對華依賴。 美國的核心目標: 1. 削弱中國在航運、造船及物流領域的主導地位; 2. 減少美國對中國制造設備和船舶的依賴; 3. 通過關稅和限制措施推動美國本土造船業復興。 實施時間表: 海運服務費用:2025年4月起分階段生效; LNG運輸限制:2028年起逐步實施; 關稅措施:待公眾評論後最終確定。 格裡爾大使(Ambassador Greer)表示:“船舶和航運對美國的經濟安全和商業自由流通至關重要。特朗普政府的行動將開始扭轉中國的主導地位,應對美國供應鏈面臨的威脅,並釋放出對美國制造船舶的需求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USTR在行動設計上刻意避免了對美國出口商的直接衝擊。首階段180天的“零費用”緩衝期,以及三年後才啟動的第二階段措施,顯示出美國既想展示強硬姿態,又不願立即引發供應鏈混亂。 這種“平衡術”反映了美國國內的復雜考量:一方面,工會和制造業利益集團要求保護本土產業;另一方面,依賴全球供應鏈的零售商、能源企業等則擔憂成本上升和市場動蕩。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稱,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數據,最近的數據顯示,世界上只有 0.2% 的船舶是由美國建造的,而中國建造的比例為 74%。用於在全球範圍內運輸商品的集裝箱,美國制造比例是0%,而中國制造的比重是 96%。港口岸邊起重機,美國制造比例是0%,而中國制造的 比重是 80%。此外,中國港口軟件正在美國各地的港口運營中安裝,幾乎沒有其他選擇。 海運作為全球貿易的命脈,承載了從原油到零售商品的運輸需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在全球造船和航運市場的領先地位得益於長期的政策支持和產業布局,而美國此次行動顯然意在通過經濟手段重新塑造這一領域的競爭格局。 访问:2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