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多家船公司陸續開通紅海新航線。
最新消息是,阿聯支線航運(GFS)、宏海箱運(RCL)和德翔海運(RCL),聯合開通了一條中國-紅海新航線。
該航線旨在滿足紅海地區日益增長的貨運需求,特別是進入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的消費品、機械設備及建築材料等的運輸需求。同時,依託吉達這一區域內增長最快的樞紐港,提供中轉服務。
據介紹,新航線在運營初期將投入3000TEU貨櫃船,實行雙周班運營,掛靠港序為:上海-青島-廣州南沙-深圳蛇口-吉達-索赫納-亞喀巴-吉達-上海。
有業內人士認為,船公司此舉反映出,區域承運人對拓展中國-紅海市場運力的興趣增強。過去一年間,該航線市場需求始終超過現有運力供給。
不久前,海傑航運推出中國至紅海周班航線,通過優化船舶運營,成功將運輸時間大幅縮短至16天,不僅能幫助客戶更快地將貨物送達目的地,還能有效降低貨物在途風險,減少資金佔用成本。
此外,總部位於杜拜的集運企業CStar Line,也於今年7月開通了一條連接中國與紅海的新航線FRS1。該航線每月運營兩班,投入4艘運力為1600-2000TEU貨櫃船,掛靠港序為:青島-上海-廣州南沙-吉達-亞喀巴-蘇赫奈-青島。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近期有報導稱,胡塞武裝已暫停對紅海地區船舶的襲擊,但該組織尚未發布官方聲明確認,同時加沙停火協議依然脆弱。
克拉克森統計數據顯示,紅海地區船舶的通行量仍遠低於「正常」水平。以總噸計,今年11月上旬,亞丁灣船舶日均通行量較2023年平均水平下降約65%。
克拉克森預計,船舶短期內不會大規模重返紅海地區,大部分航運公司對復航仍保持謹慎態度,可能在紅海地區具有長期穩定跡象,且當前局勢得到實質性改善後,才會考慮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