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上8時,2000架無人機組成的編隊飛過桐廬上空,它們組成的「快遞包裹」造型點亮了這座快遞之城的夜空。這是桐廬快遞物流產業的又一個歷史性時刻——從2019年開始籌劃的通達未來城當天正式啟用。這也意味著「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二總部項目及中通快運「回家」了。
在外打拼多年的「三通一達」,為何選擇在此時「回家」?「回歸桐廬,不僅是因為鄉愁,也是依託當地區位、製造業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發展智慧物流的需要。」韻達快遞主要負責人認為,快遞物流公司本身是「有輪子」的科技公司,在創新浙江加快建設的大背景下,可以借力家鄉促進產業提升。「桐廬是『三通一達』創始人的故鄉,近年來,我們堅定『快遞迴歸』戰略,發揮場景優勢,招引優質項目落地。」桐廬郵政管理局(民營快遞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通達未來城內,一條通達大道沿線相繼坐落申通國際總部、韻達全球科創中心、圓通國家工程實驗室、中通快遞第二總部、中通快運全球總部,周邊還有住宅、學校、商業等配套。目前已有部分啟用,其餘也在加快推進業態導入,預計今年底各總部入駐率超60%。
科技+快遞,是這座「城」的關鍵詞。在中通快運IT信息中心,產品推廣經理李俊打開網點智慧管理平臺和掌上快運App,各業務員派單軌跡實時顯示。
「通過應用AI大模型,我們上線了『智能路徑規劃』『AI派前電聯』等功能,大幅提升網點末端配送效率。」李俊說。
回家,只是第一步。打造快遞物流全產業鏈生態圈,桐廬想寫的是一篇產城融合的大文章。在中科盈德(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首批快遞物流高速分揀安檢系統即將推向市場。「這個系統,不僅能實現每秒掃描8件物品,滿足AI自動識別貨品的要求,X光輻射量也會大大降低。」該公司董事長鞠飆直言,公司選擇落地通達未來城,就是看中這裡的快遞物流場景。
無人裝備製造、視覺智能、數據處理……通達未來城內,目前已集聚規上企業51家,快遞物流產業鏈上下遊正在迅速發展。「我們將加快場景培育和新場景應用,做強生態圈,推動城市能級躍升。」桐廬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駱寶丞表示。
除了產業招引的「硬」功夫,桐廬還在發展快遞「軟」實力。比如打造快遞研學基地,成立「通達學院」,推進快遞物流行業產教融合……「軟硬」兼施下,桐廬已累計招引快遞物流項目183個,集聚快遞物流及關聯企業385家。接下來,桐廬將力爭打造千億級快遞物流產業集群,並牽引視覺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四大百億產業集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