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快遞迎來「小時達」時代!你的「身邊倉」接單了-快遞搜
進入11月,我國快遞業迎來業務旺季,日均快遞業務量已突破6億件。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現在網購,很多時候下了單,還沒來得及查快遞進度,買的商品就到家了。這就是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興起的一種新業態:即時零售。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我國即時物流的年訂單量已突破480億單。依託無人機突破地面交通時空限制,算法持續優化每一條配送路徑等,重點城市「當日達」「次日達」服務廣泛覆蓋,「小時達」成為常態,「萬物到家」已經真正融入日常。 40秒讀懂即時零售 根據相關電商平臺預測,在即時零售新業態的參與下,今年物流旺季的消費增速或將創下過去幾年來的新高。即時零售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那麼這種新的消費模式和傳統電商有什麼不同呢? 新消費模式「即時零售」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即時零售是通過線上下單,依託本地供給,實現線下即時履約的零售業態。簡單說,就是把「遠方的大倉庫」換成了「家門口的小倉庫」。
傳統電商走的是「消費者—中央倉—快遞」的長鏈路,滿足計劃性採購;即時零售依靠「消費者—前置倉/門店—騎手」的短鏈路,滿足即時需求。從「等快遞」到「小時達」,即時零售讓「即買即用」成為日常。預計到2030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 記者探訪:閃電倉的「分鐘級」響應 這個「家門口的小倉庫」究竟是什麼樣?「當日達」「小時達」的短鏈路又是怎麼實現的?記者也去實地探訪了一番。 記者來到北京市朝陽區某平臺閃電倉時,3名分揀員正圍著貨架忙碌,負責人於金雪的工作檯上不斷響起訂單提示音,他手機屏幕上的倒計時同步啟動——從接單到打包,他必須在3分鐘內完成分揀。
這個閃電倉雖然面積不到400平方米,但是編號從A到F的貨架上,卻容納了近百個品牌的數千種商品。 上貨、補貨、查庫存。於金雪和他的同事們分管不同的貨架區域,他們每天都要在16米長的貨架通道裡來來回回走上上百遍。因此,倉庫裡每個商品到底放在貨架的第幾層,他們都瞭然於心。
於金雪告訴記者,能這麼快就響應大家的需求,不僅需要大家對貨品熟悉,更離不開備貨上的提前布局。於金雪說,之前的閃電倉賣得更多的是零食飲料之類,今年閃電倉第一次把線上的品牌商家納入其中,偏日用和應季應急的數碼百貨、母嬰用品、狗糧在今年促銷季裡迎來銷售高峰,甚至很多之前讓他想不到的商品,居然每天都有用戶在點。 北京某平臺官旗閃電倉負責人 於金雪:很多商品我都想不到,比如切菜板、奶瓶、吹風機,每天都有人點。到了晚上,卸妝膏、拖鞋、保暖衣,點的人很多。 就在和記者交談的過程中,他就接到了一個母嬰用品的訂單。 送完奶瓶,為了驗證時效,記者又隨機跟著騎手跑了一單,這次系統還是派單在了離騎手2公裡左右的倉庫,跑下來的時間也還是20多分鐘。 採訪中,騎手小哥告訴記者,這看似平常的20多分鐘背後,除了倉庫備貨充分,還有夜間充足的騎手資源,即使是在夜間,智能調度系統也能快速調度到閃電倉周圍三公裡內的空閒合適的夜班騎手。 騎手 李先生:系統會給你派擇優路線,還有一些智能裝備,比如頭盔,可以直接給顧客打電話,既節省時間,我們也更安全。
騎手口中合適的路線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這背後的「智能大腦」是深夜裡仍在高速運轉的位於北京望京的智能決策平臺。用戶下單瞬間,系統就會啟動億次級運算,綜合閃電倉分布、運力情況、天氣路況,甚至用戶所在樓層等因素,在毫秒級完成訂單分配和路線規劃。 某平臺研究院商業生態研究中心主任 劉佳昊:從倉到線到人之間的決策系統,迅速找到合適的配送員,從合適的倉取到商品,送達用戶手中,實現「分鐘級」的購物體驗。 大件運輸怎麼高速跑起來 今年物流旺季,還有一個消費熱潮,就是「大家電」以舊換新。這個物流旺季,根據相關物流平臺數據,大件運輸量同比漲了20%左右,大件運輸如何更高效?一個小片了解一下。 「超腦+機器集群」 倉儲效率提高6倍 物流旺季裡,東西賣得那麼多,如果說前置倉像是我們身邊的便利店,那上遊更大的區域大倉,那些「超級物流樞紐」就像是貨品齊全的大商場大超市,各級倉庫之間通過算力調撥,實現更快的物流效率。 快遞高峰期,要問哪裡最繁忙?這裡是華北地區最核心的物流樞紐之一,在物流旺季,這裡日均出庫峰值30萬單,平均一秒就能出倉數十件貨品。 機器集群: 實現「貨找人」提高分揀效率
走進倉庫,200多臺飛梯機器人和智狼搬運機器人快速配合,在又高又密的貨架間穿梭,確保貨物精準入庫,商品迅速上架。以前是「人找貨」,分揀員每天要走五六萬步;現在機器人可以實現「貨找人」,飛梯機器人精準存取料箱,智狼小車高效轉運,全流程自動化閉環,分揀效率比傳統方式高出3倍以上。 直觀感受: 大空間+高貨架 存儲力拉滿
隨著機器人員工的加入,通過鏡頭,大家可以看到,整座倉庫的佔地面積有3000多平方米,相當於7個標準籃球場的大小。12米高的貨架能儲備上萬個箱子的貨品,相當於一個小型超市的全年備貨量。所以,倉儲效率提高的第二個原因是空間的高效利用。 超腦運算: 揀貨準確率高達99.99%
記者採訪了分揀區的工作人員,他們說如今機器人送來的料箱裡,居然可以實現一筐多品。像這個物料箱裡就裝著兒童拖鞋、兒童運動鞋和冬季棉帽,這背後的關鍵是超腦運算下的智能分揀。每個料箱自帶專屬編碼,可以實現定位,搭配可分區的凹槽面板,讓不同品類商品「混搭」存儲成為可能。 更厲害的是,系統會自動把暢銷品放在靠近出庫區的位置,讓商品從揀選到出庫的路徑更短,揀貨準確率更是高達99.99%。 數字孿生: 物流效率的最優配置密碼
某物流科技業務部硬體產品負責人 張國梁:智能分揀背後的關鍵是運用了數字孿生技術。這個頁面顯示的就是數字孿生技術,綠色的是空閒的,紅色的是有任務的,藍色的是回庫的。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可以把設備、算法、系統進行數字孿生。如果未來需要物流倉的解決方案,只要把數據輸入系統,就能知道物流倉如何配置設備,實現效率最優解。 AI算法助力 多品類商品高效同達
物流高峰期,不同使用頻率的商品如何精準匹配並高效送達?比如,你買的牛奶雞蛋和洗衣機清潔劑為何能門鈴一響,同時送達?這也離不開AI算法的助力,通過提前測算,低頻商品先存儲在「亞洲一號」這樣的區域集散倉庫,再根據消費預判,分發至遍布全國的前端城市倉庫,訂單觸發後,區域大倉、前置倉、分揀中心和配送站聯動,共同編織起快速送達的網絡。 中國物流方案出海 服務世界市場
目前,大家看到的「亞洲一號」智能倉儲的這套成熟的智能物流解決方案,不僅服務國內市場,還成功「出海」走向了全球,在全球超10個國家落地,為當地電商平臺、製造企業提供定製化倉儲物流服務。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