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近期正積極加強與全球主要航運公司的溝通,在中東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運河通行量出現了自2023年底區域危機爆發以來的首次明顯回升。數據顯示,10月份返航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舶數量創下衝突以來的新高。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Ossama Rabiee海軍上將在開羅主持召開了一場閉門會議,邀請來自20家國際航運公司和代理機構的代表,共同探討紅海及曼德海峽地區的最新安全形勢與未來航線規劃。管理局方面表示,此類會議將定期舉行,目的在於「協商未來的航行計劃與航期安排」,同時也鼓勵各大班輪公司「恢復試運行航次」,以評估實際通行狀況。官方數據顯示,今年7月至10月間,蘇伊士運河通行總噸位同比增長約10%,儘管船舶數量僅小幅上升2%,但平均船舶體量明顯擴大,反映出大型船舶重新選擇經由運河通行。四個月內共有超過4400艘船舶通過蘇伊士運河,其中10月返航船舶達229艘。值得關注的是,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正在重點推動大型貨櫃航運公司恢復使用該航線。近期在歐盟「EUNAVFOR Aspides」護航行動支持下,法國航運巨頭達飛旗下兩艘載箱量超過17000TEU的大型貨櫃船通過蘇伊士運河,這被視為市場恢復信心的重要信號。不過,其旗下23000TEU旗艦級船型仍未全面回歸。會議紀要顯示,達飛已宣布計劃進一步增加經由蘇伊士運河的航次。赫伯羅特、MSC、長榮海運與中遠海運等主要承運人也紛紛釋放積極信號——MSC預計「南向航次將在近期迅速恢復」,長榮海運表示「只要安全局勢實現全面穩定,即刻恢復航線」,而中遠海運則判斷,隨著地區局勢逐步平穩,更多船公司將陸續重返蘇伊士運河。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高昂的保險成本仍是航運公司恢復使用蘇伊士航線的最大障礙。Inchcape Shipping Agency代表Abdel Aziz Nabil在會上表示,目前經紅海及曼德海峽航行的船舶保險費率依然處於高位,這已成為延遲大規模恢復通航的關鍵因素。業內分析認為,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此舉意在重建航運企業對該航線的信心。若安全局勢持續改善、保險成本逐步回落,更多主流航運公司有望在未來數月內恢復常規航線,對全球航運格局與航線成本將產生積極影響。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