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中國造船業交出高質量發展成績單-快遞搜
這並非個例,而是中國造船業突飛猛進的一個縮影。作為造船大國,中國船企的訂單拿到了手軟。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十四五」期間,全球新船訂單64.2%都被中國造船業拿下,比「十三五」期間高出15.1個百分點,市場份額連續16年穩居世界第一的寶座。 雖然美國別有用心地針對中國船隻徵收所謂港口「服務費」,意圖打壓中國造船業發展,但各類訂單依然飛向中國造船廠。 最近,紐西蘭政府取消韓企項目,把兩艘大型渡輪的訂單交給了中國船企。這一「棄韓選中」的選擇就是對中國造船實力的直接認可。 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是造船業的三大重要指標,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這三大指標的市場份額繼續全球領先,以載重噸計分別佔世界總量的53.8%、67.3%和65.2%。 如此種種,中國造船業的實力可見一斑。 這種硬核實力來自哪裡? 自主創新是破局關鍵。曾幾何時,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超大型郵輪等高端船型的核心技術被少數國家壟斷,中國造船業在中低端市場徘徊。 如今,這場技術突圍戰已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已集齊了三顆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即航空母艦、大型郵輪、大型LNG運輸船。 隨著加速向高端化轉型,中國造船業這個「全能選手」實力與日俱增,今年有望挑戰韓國在2011年創下的541億美元出口紀錄。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船舶出口金額超401億美元,同比增長21.4%,全年超越2024年的433.8億美元已毫無懸念。 綠色轉型,則讓中國造船業踩準全球減排「節拍器」。 國際海事組織提出力爭全球航運業在2050年前後實現淨零排放,這讓綠色船舶成為市場新寵,而中國早已提前布局。 放眼全國,2024年新接綠色船舶訂單國際市場份額達到78.5%,並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全球航運業向「淨零排放」轉型的浪潮中,中國造船業精準把握了發展機遇。 產業鏈韌性,更為中國造船業構築無可替代的競爭壁壘。 船舶製造涉及上百萬個零部件,產業鏈的完整性直接決定競爭力。紐西蘭政府的選擇正是看中了中國產業鏈的綜合優勢。 如今的中國造船業,已形成覆蓋原材料、核心部件到總裝的完整體系。以LNG船的產業版圖為例,135家相關配套企業聚集在10個省份,上海、江蘇兩地就佔117家,形成高效協同的產業集群。 從船用止裂鋼到智能航行系統,從大型主機到精密儀器,國產化替代正在全面推進。這種韌性帶來的不僅是成本優勢,更保障了交付穩定性——在全球產能緊張的背景下,中國船廠總能按約交付,贏得全球船東的青睞。 產業鏈的輻射效應同樣顯著。數據顯示,郵輪建造端1元投資能帶動14元的產業鏈產出,僅國產大型郵輪項目就創造了成千上萬就業崗位。這種「建一艘船、興一個鏈」的效應,讓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形成閉環。 從歐洲到日韓再到中國,世界造船中心的每一次轉移,都印證著產業競爭力的迭代。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依然能連續16年霸榜,不僅是訂單數量的勝利,更是技術、綠色與產業鏈的全面勝出。 當一艘艘「中國造」船舶駛向全球,造船大國正加速邁向造船強國。「中國船奇」的新航程,已然開啟。 (「三裡河」工作室)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