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深耕航道科技的技術尖兵-快遞搜
從基層電工到技術管理者 翻開鄭鈞銘的履歷,這條從基層電工到技術管理者的成長軌跡,處處鐫刻著科技創新的印記。2014年8月,他以長獅1電工的身份開啟職業生涯,在大連長興島、廈門大小嶝等項目中,開展船舶LED照明系統改造等技術革新,為船舶節能降耗開闢了新路徑。 2018年起,他先後參與4500方/時和3500方/時自航絞吸式挖泥船的監造工作,在電氣系統設計中展現出獨特的創新思維:設計的電纜行走託架解決了泥泵艙電動行車電纜保護難題,創新的攝像頭伸縮基座消除了常規安裝的安全隱患,這些設計至今仍在主力船舶上發揮效益。 2022年調入船舶管理中心後,鄭鈞銘的技術攻關邁向更廣闊的舞臺。他主持長鯨6輪軸發供電系統及海水冷卻泵變頻器改造項目,為長鯨6輪在2024年長江口施工期間節約船舶營運成本超百萬元,成為「小投入實現大效益」的技術改造典範。 2024年8月調任荊江二期項目部設備部經理後,他將科技創新與工程施工深度融合,在鋪排船設備管理中首創「調查-演練-替代」三位一體管理法,通過關鍵設備試運行、人員培訓演練和故障替代方案研究,確保施工設備「揮之能戰、戰之能勝」。 破解技術難題的創新實踐 在荊江二期航道整治工程中,鄭鈞銘帶領團隊以科技為刃,逐一破解技術瓶頸。面對鋪排船絞車、吊機等電氣系統突發故障,他通過程序破譯與現場診斷,多次在第一時間恢復設備運行,確保七弓嶺、熊家洲等工地施工進度零延誤;針對絞車制動遲緩的問題,他優化設備程序,實現絞車液壓馬達與液壓剎車的精準聯動,將制動時間大幅縮短。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通信成本控制上的創新:主持的《長江口無線寬帶加裝服務》項目,通過衛星寬帶及無線電自組網通信融合技術,實現通信寬帶滿足業主對船舶生產管理的需求,極大降低了船舶衛星通信費用,為長江口施工通信成本控制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產學研」融合的科技碩果 作為兼具工程實踐與理論研究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鄭鈞銘將一線經驗轉化為豐碩的學術成果。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國修船》《艦船電子工程》等國家科技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篇,其中《某吸盤挖泥船駕駛室控制挖泥失敗故障排查處理》被行業公眾號《船機幫》轉載,成為業內重要技術參考。 創新成果屢獲權威認可。2018年至2024年間,曾先後多次斬獲公司級別QC成果獎項,並獲武漢市質量協會優秀QC成果認證。2025年,斬獲長江航務管理局群眾性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武漢市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布二等成果、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競賽三等成果。同時個人憑藉在2025年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的突出表現和貢獻,榮獲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標兵」稱號。 在科技創新領域,他主導研發的6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國家授權,1項獲得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在荊江二期項目部,他帶領團隊提出16項專利申請,其中8項已獲受理。這些專利聚焦鋪排船施工的痛點,從拉力檢測、砼塊吊架設計到鋼絲繩退纜裝置,完美詮釋了「從工程中來,到工程中去」的創新理念。 為航道現代化注科技動能 如今的鄭鈞銘,依然保持著每日上船巡查設備的習慣。他穿梭於機艙溼熱的空氣裡,傾聽液壓管路的震顫聲,用測量儀捕捉設備運行的細微異常——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正是他科技創新的靈感源泉。作為副高級工程師後備人才,他正著力填補理論儲備與實踐經驗的差距,在深水沉排施工、船舶智能管理等領域謀劃新的技術突破。"讓每一臺設備都成為科技載體,讓每一項工藝都蘊含創新智慧。"這是鄭鈞銘的工作信條,也是他對航道科技的莊嚴承諾。 從基層電工到設備部經理,從技術革新到專利發明,他用11年的堅守證明:真正的先鋒,永遠行走在科技創新的路上。在長江航道現代化建設的徵程中,他如同一盞閃亮的「航標燈」,以科技之光照亮航道現代的巨輪破浪前行。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