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近期表示,「粵車南下」各項準備已進入最後階段,待與粵方進一步確定細節後,爭取今年11月實施。在筆者看來,這一與「港車北上」形成呼應的政策,不僅將打通粵港跨境出行新的「雙向通道」,更將為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開闢多重機遇,激活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新動能。考慮到香港道路承載能力的實際情況,特區政府擬採取梯度推進策略,體現了決策者的審慎與務實。政策實施初期,符合條件的粵車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口岸人工島上的自動化停車場泊車後,司機與乘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乘飛機,或轉乘香港公共運輸工具訪港;政策實施第二階段,符合條件的粵車在無須取得常規配額下,可經港珠澳大橋直接入境,進入香港市區。此外,政策在駕駛者資質審核、車輛安全檢測等方面制定嚴格標準,要求申請人具備香港認可的駕駛資格,車輛需通過符合香港本地規範的檢驗,併購置專屬保險,構建起全鏈條的安全保障體系。這種兼顧發展與安全的思路,既回應了社會各界的關切,也為政策後續有序擴容奠定基礎。對香港而言,「粵車南下」的價值遠超交通層面的便利,更蘊含著推動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的多重機遇。可以預見,隨著政策落地,具備高消費能力的廣東自駕遊居民將來到香港,不僅能為零售、餐飲、酒店等傳統服務業注入新活力,更能促使香港商家優化服務模式、創新產品供給,推動消費產品升級。在產業協同層面,「粵車南下」將進一步強化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產業聯動。藉助便捷的跨境交通,大灣區內地城市居民可更高效地參與香港的國際會展、金融服務等活動,帶來更多的人流、信息流匯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等領域的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更值得關注的是,「粵車南下」對大灣區人文交融的推動作用。頻繁的跨境自駕往來,將讓粵港兩地民眾的交流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不僅具備經濟層面的便捷性,更充滿民生溫度。從「港車北上」到「粵車南下」,跨境交通政策的不斷完善,勾勒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清晰路徑。當交通壁壘逐步打破,資源流動愈發順暢,香港將在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雙向賦能中找到新的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亦將在要素聚合中提升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