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國際海事組織(IMO):航運淨零框架投票推遲一年-快遞搜
新華財經上海10月18日電(楊子華)據聯合國官網消息,為期一周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特別會議於當地時間17日晚閉幕。據悉,原定於會上表決的全球航運淨零框架(NZF)的投票推遲了一年。
被推遲的淨零框架是一套旨在減少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國際法規,包含兩個關聯部分:全球燃料排放標準和對船舶排放的溫室氣體設定分段價格的定價機制。根據框架設計,船舶需逐年降低其所用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強度,對超過設定值的排放需支付相應費用。
據悉,該框架適用於總噸位超過5000噸的大型遠洋船舶,這類船舶目前約佔全球海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5%。
淨零框架原本計劃於2027年3月生效,本次推遲表決意味著關於框架政策細節的討論、生效時間等一系列後續議題及工作都面臨調整。
此前,發展改革委於10月14日印發《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提出支持綠色甲醇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項目,支持比例達核定總投資的20%。這一專項管理辦法同時支持規模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建設。
與此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在《船舶製造業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等文件中多次提到推動綠色轉型。其中,在船舶動力領域核心要件,《綱要》提出,穩步擴大LNG船用發動機市場應用規模,突破甲醇、氨燃料等低碳零碳燃料船用發動機核心技術攻關,兼顧液化石油氣(LPG)、生物柴油等燃料船用發動機發展,開展氫燃料船用發動機技術研發。同時,提出新能源技術應用、船用替代燃料與國際同步接軌,有效提升甲醇、LNG等綠色動力船舶國際市場份額。
今年3月,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出,推廣新能源與清潔能源運輸裝備,構建安全可靠的交通運輸綠色燃料體系。
政策上來看,從燃料生產到船舶應用,我國對推進航運綠色化已有全鏈條支持體系。產業布局上,根據新華財經梳理,已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上海電氣、金風科技、遠景能源等能源、製造領域龍頭企業就船用綠色燃料生產供應先行布局。港口方面,上海洋山港、寧波舟山港等國內碼頭已具備LNG、綠色甲醇等單種或多種船用綠色燃料加注能力。
然而,綠色轉型並非一蹴而就,綠色能源領域在成本與技術上仍有掣肘。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全球航運綠色化轉型的大趨勢仍將持續,建議相關部門及企業逐步完善產業布局,從容應對後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