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陽光天宇」輪卸下17.6萬噸幾內亞鋁土礦後,利用返程空艙搭載2.99萬噸機械車輛及工程建材重返非洲,標誌著山東港口煙臺港中非件雜貨班輪年運量首次突破400萬噸,同比增長53.5%,創2015年航線開通以來歷史新高,成為「中國製造」加速出海和服務海外項目建設的「爆款熱線」,為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中非經貿合作提能升級貢獻山港力量。
面對月均10餘艘的高頻次班輪發運規模,煙臺港與煙臺海關、煙臺海事局、煙臺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煙臺港引航站等口岸部門和單位密切協作,集成「芝罘灣港區+龍口港區」高效生產服務平臺要素資源,持續放大「港口+自貿+保稅」政策疊加效應。煙臺港聯通國際件雜貨碼頭公司針對「陽光天宇」貨輪裝船貨物品類複雜、異形件及重大件多等特點,為客戶量身定製專屬吊裝方案,通過「智慧理貨+智慧配載」數位化賦能,在確保安全生產前提下最大化壓縮船舶在港停時,裝貨質量效率得到貨主和船方一致好評,進一步擦亮「中非速遞」特色品牌。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回顧「十三五」期間,煙臺港中非件雜貨班輪年出口量只有幾十萬噸,且航線資源較為零散,常需在港口滯留等待拼船配貨,歷經近五年時間的快速發展,如今的煙臺港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已成為湧動著億噸級體量的「海上高速路」。
據統計,「十四五」期間,煙臺港中非件雜貨班輪航線成功實現從年100萬噸到年400萬噸的「四連跳」,2025年底有望突破年500萬噸,穩居世界鋁土礦進口第一港和中國對非貿易第一口岸。
作為國內首個在非洲建港的港口,煙臺港緊跟山東港口「統籌發展、協同發展、特色發展」發展思路,精準對接非洲國家經濟建設需求,在「鋁土礦-件雜貨」重去重回模式上持續發力,利用返程船空艙優勢向非洲發運機械車輛、工程建材等200多個品類的生產生活資料物資,中非件雜貨班輪航線通達幾內亞、坦尚尼亞、南非、納米比亞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以強勁業務增長勢能助推中非產業鏈集成、供應鏈暢通、價值鏈創造,成為山東港口助力中非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又一生動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