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綁紮工人罷工,鹿特丹港船舶裝卸作業或將出現嚴重延誤。10月8日,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在最新客戶通告中稱,鹿特丹港的綁紮公司計劃自當日下午15時15分起正式罷工,預計持續至10月10日同一時間。儘管碼頭基礎設施(包括拖船與引航服務)仍維持運作,但隨著綁紮作業暫停,船舶裝卸和離泊受到嚴重衝擊。馬士基指出,罷工已波及鹿特丹幾乎所有主要碼頭,包括APM Terminals Maasvlakte II、Hutchinson Ports Delta II、ECT Delta和Rotterdam World Gateway。此次行動針對兩家為碼頭提供外包服務的綁紮公司——International Lashing Services和Matrans Marine Services,起因是與工會FNV圍繞薪酬與勞動條件的持續糾紛。工會要求7%的工資漲幅,並引入自動通脹補償機制;而企業僅提出4%的加薪方案,被FNV批評為「完全無法接受」。早在9月,工會已敦促碼頭運營商參與談判並出席圓桌會議。FNV指出,雖然運營商將綁紮工作外包,但他們依然決定每箱作業費用的標準。然而,碼頭方面則堅稱,這是綁紮公司與工會之間的內部勞資問題。FNV計劃於10月12日中午召開大會,評估事態進展並討論下一步行動。隨著鹿特丹港部分碼頭陷入停擺,歐洲最重要的航運樞紐正遭遇運力瓶頸,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正在引發業界關注。與此同時,比利時引航員的罷工行動持續發酵,進一步擾亂了安特衛普和澤布呂赫港的航運秩序。工會數據顯示,截至周三上午,共有62艘船舶等待引航,其中46艘滯留於北海,另有16艘停靠在安特衛普港。安特衛普港務局通報稱,目前共有54艘船尚未獲得明確靠泊計劃,另有34艘船出現明顯延誤。馬士基表示,已與運營合作夥伴啟動應急預案,以儘量減輕事件對客戶供應鏈的衝擊。然而,隨著鹿特丹與安特衛普這兩大北歐門戶港口同時受擾,歐洲航線延誤與港口擁堵問題預計將進一步加劇,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系統性連鎖反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罷工事件再次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作為歐洲最核心的物流與中轉樞紐,鹿特丹港任何程度的運作中斷,都可能在短時間內波及整個歐洲大陸,乃至全球貿易運輸網絡。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