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美國下周開徵「港口費」加劇行業波動-快遞搜
「301條款」措施進入落地階段 公告顯示,對中國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按每淨噸50美元收費;對中國建造的船舶按每淨噸18美元或每個貨櫃120美元收費,兩者取高值徵收;對非美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滾裝船)按每淨噸14美元收費。 市場諮詢機構壹航運創始人兼CEO鍾哲超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條款措施已從政策層面進入實質落地階段,且與此前發布的收費方案相比更具可執行性與追溯力。 公開報導顯示,早在去年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以恢復美國造船業的競爭力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為由,依據「301條款」對中國發起調查,並於今年4月17日公布了最終措施,決定10月14日起,對中國船東和運營商以及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運營商提供的海運服務徵收歧視性港口服務費,並設定180天過渡期。此前有外媒猜測CBP可能推遲收費,但首份收費細則的發布,表明美國仍計劃於14日啟動該費用徵收。 中國船東協會專家9日回應稱,美國對中國航運企業、中國造船舶徵收歧視性港口費,本質是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的霸權行為。這種「按國籍定價」的做法公然違反世界貿易組織非歧視原則,所謂「振興美國造船業」的藉口,也會因美國民用船舶建造成本為中韓3至5倍而不成立。 美進口商或承擔費用 路透社援引航運諮詢公司Alphaliner的最新預測報導稱,隨著美國「301條款」措施落地,預計全球前十大貨運航運公司2026年將面臨高達32 億美元的費用負擔。Alphaliner在報告中警告稱,這項政策雖名義上旨在扶持美國造船業,但短期內「更可能破壞全球航運體系的正常運行秩序」。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美國最大港口洛杉磯港每月需裝卸、堆放數十萬個貨櫃,該港執行董事塞羅卡表示,受美國關稅、政策反覆和即將實施的船舶費影響,航運業正經歷 「劇烈波動」。他透露,自今年4月以來,航運公司一直在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對大多數企業而言,答案很明確:減少中國造船舶在美國航線的運營數量,改用韓國、日本等其他國家建造的船舶。「對部分企業而言,調整運營布局相對容易;但對另一些企業來說,這根本無法實現。」 塞羅卡稱,這些企業要麼將成本轉嫁給客戶,要麼自行承擔。 奧地利一家貨運代理公司北美區高管表示:「若(航運企業應對)進展慢於預期,這些港口費可能帶來長期成本負擔,卻無法實現增強美國國內供應鏈韌性的預期目標。」他預計美國進口商最終可能需要承擔「絕大部分」費用。 中國船東協會專家9日表示,美國制裁將引發連鎖反應,全球航運企業因船隊含中國造船舶面臨額外支出,「連坐式處罰」推高成本,未來美國港口擁堵風險還將傳導至全球。專家還認為,美國徵收港口費必將顯著推高中美海運貿易成本,估計相當於增加4%的關稅,導致美國通脹壓力加劇,並迫使船公司為規避成本增加而調整航線布局,從而引發美國大港擁堵小港廢棄、供應鏈紊亂和基礎設施更新延遲、農產品和能源出口受阻、港口物流就業崗位流失等連鎖負面效應。 專家:美國造船業「美夢難圓」 路透社報導稱,中美兩國在造船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2024年,美國造船廠建造的商用船舶不到10艘,而中國造船廠的產量超1000艘。中國船協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修正總噸計分別佔世界總量的47.2%、64%和57.6%,保持全球第一。 美國對華海事調查旨在「恢復美國造船業」,但浙商證券分析師邱世梁在一份報告中認為,美國造船成本昂貴,新船報價高,大規模重啟船廠困難較大。鍾哲超認為,美國造船業已跌至低谷,短期內政策難以奏效。但美國政策打壓中國的導向性,可能會改變全球造船業的產業鏈發展軌跡,需要警惕並做好相應的準備。 在此次收費細則發布前,9月29日,中國國務院公布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的決定,明確表示將對任何實施或支持歧視性措施的國家或地區展開反制。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