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貨櫃運輸業正在爆發一場價格戰。
諮詢公司Linerlytica已經警告稱,幾條關鍵航線的運營利潤率已降至盈虧平衡以下,航運公司仍將市場份額置於盈利能力之上。
上海貨櫃運價指數(Shanghai container Freight Index)和中國貨櫃運價指數(China container Freight Index)較2024年的峰值分別下滑了70%和50%。
Linerlytica在其最新周報中表示,考慮到即便市場進入淡季,也沒有削減產能,該公司認為計劃中的10月中旬加息不太可能成功。
Linerlytica認為:「到目前為止,已宣布的冬季服務取消可以忽略不計,這可能預示著第四季度運費將進一步疲軟。」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注意到運價自2023年末以來首次低於主要成本運營商的盈虧平衡,並警告稱,現貨運價疲軟將威脅到2026年的合同談判。
傑富瑞(Jefferies)的數據顯示,馬士基(Maersk)和赫伯羅特(Hapag-Lloyd)等成本領先的班輪運營商的全部盈虧平衡成本約為每teu 1,100美元,但主要航線的現貨運價平均徘徊在每teu 1,000美元上方。
隨著有關價格戰的言論爆發,Sea-Intelligence的分析師表示,這一次的「逐底競爭」與以往的市場低迷有所不同。航運公司正在進入這種千載難逢的現金充裕局面,到目前為止,本世紀20年代是班輪歷史上最賺錢的時期。
「當(不是如果)我們看到運營商打價格戰,而與此同時,他們並沒有立即面臨資金枯竭的風險,會發生什麼?」海洋情報在其最新的報告中沉思著,接著質疑這是否意味著陷入虧損的區域會迅速而深刻,但隨後會迅速從低谷反彈。根據Sea-Intelligence的說法,另一種選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耗盡近年來積累的現金儲備。
「全球供需平衡正從結構上走向周期性產能過剩,」Sea-Intelligence周日警告稱。
那麼,會有價格戰嗎?雖然還沒有完全達到「所有人都在恐慌中大幅下調利率」的程度,但許多先決條件已經到位,而且正在被觸發。班輪運輸在很大程度上處於一場價格戰中:激烈的競爭,現貨和合同費率的下行壓力,以及適應緩慢的風險不斷上升。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