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的亮點板塊,2025「絲路電商日」啟動儀式暨「絲路電商」合作資源對接會於9月25日在杭州舉行。來自35個國家、超過500位政產學研各界人士共同探討全球數字經濟的新機遇。
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主席、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與企業司司長李楠在會上介紹,聯合國貿發組織發布的《2025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受地緣政治和貿易壁壘等不確定因素影響,2024年全球投資總體下降,但數字經濟投資卻增長了一倍。她表示,「絲綢之路」曾是聯結不同文明的交流動脈,如今「絲路電商」有潛力延續這一遺產,在數字時代跨洲連接企業與消費者,為發展中國家開闢全新發展機遇。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吳雪明發布了《「絲路電商」合作發展報告(2025)》。報告顯示,中國已與36個國家建立電子商務合作機制,打造120餘個線上線下國家館,形成了國家統籌、地方協同、企業參與的多層次合作模式。
多國代表分享了實踐與展望。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指出,過去4年俄電商年均增速達30%,平臺已成為AI與機器人的試驗場,期待與中方加強在雙向出口、物流技術等領域合作。印尼經濟統籌部副部長阿里·穆爾託波·辛博隆表示,印尼願在現有備忘錄框架下,推動跨境電商合作,降低本國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
企業界代表也分享了觀察。俄羅斯電商平臺Ozon Global執行長斯捷潘·古薩莫夫透露,平臺來自中國的訂單在兩年間增長了15倍。阿聯Disrupt-X公司聯合創始人劉亦木看好中國製造業與中東市場的互補性。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副首席代表周愛明看好中亞「數字原住民」和數字基礎設施帶來的發展空間。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杭州片區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武長虹表示,在國際貿易環境日益複雜、人工智慧快速發展、全球合規門檻普遍提高的背景下,杭州將為全國跨境電商發展創造新經驗、輸出新模式、貢獻新方案。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業務副總裁駱衛華指出,AI技術將驅動跨境電商向更普惠、高效的方向演進。
現場,來自多國的受訪者表示,「絲路電商日」不僅展示了數字經濟的合作成果,也為未來跨境電商的制度創新、市場拓展和技術應用搭建了多邊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