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這五年,安徽改變了什麼__快遞搜
編者的話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本報今起推出「輝煌『十四五』 奮力往前趕」專欄,充分展示「十四五」以來全省上下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上持續發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的生動實踐。 時間的意義,永遠是奮鬥者賦予的。 2021—2025,是「十四五」的五年。這五年,我們都能看到身邊的變化:孩子長大了,車子更新了,收入增加了,道路更寬了,環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 我們的家鄉——安徽,也在發生著巨變。實力在增、熱度在漲、氣質在變……讓安徽人充滿自信與自豪,也讓來安徽的外地客人倍感驚訝與驚喜。 我們每一個人都隨著時代的浪潮奔湧前行。在這浩蕩的洪流中,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走向交織在一起,彼此影響、彼此成就。 實力在變—— 經濟總量跨入5萬億元「俱樂部」,「十四五」前4年GDP年均增長5.8% 自2009年躋身「萬億元俱樂部」以來,安徽經濟總量以「加速跑」的姿態在過去10多年連續邁過4個萬億元大關:2014年、2018年、2021年、2024年分別突破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5萬億元。 尤其是「十四五」以來的五年,更是蹄疾步穩地加速邁進。 「十四五」期間,安徽經濟總量連續跨過4萬億元、5萬億元兩個臺階,2024年達到50625億元,居全國第11位;「十四五」前4年年均增長5.8%,比全國高0.3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萬元,達到82694元,連續4年超1萬美元,居全國第13位。 在很多區域經濟觀察者看來,突破5萬億元對進入「經濟大省」行列有著裡程碑意義。 從製造業來看,安徽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大省,2023年成為中西部規上工業營收最高的省份;安徽的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持續攀升,2024年達到第7位。 再看工業、農業、金融等數據:「十四五」前4年,安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5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進出口總額接近9000億元,居全國第9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41億元,居全國第10位;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居全國第5位;經營主體總數831萬戶,居全國第9位;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9.1萬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8.6萬億元,均居全國第11位。 這些數據,充分印證著安徽的經濟實力躍上了新臺階。「安徽發展的態勢令人欣喜!」中國歐盟商會副會長兼上海董事會主席代開樂說,2007年,曾第一次來到安徽合肥。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安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歐盟商會超過50%的會員企業參與了商會與安徽及長三角其他地區的合作,且絕大多數歐盟在華企業仍堅定紮根中國。 熱度在變—— 全省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8%,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量全國第一 這五年,安徽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發展「熱度」正不斷攀升。 「十四五」前4年,全省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8%,比規上工業高7.9個百分點。 汽車產業「汽」勢磅礴,光伏儲能「光」彩照人,集成電路「芯」光燦爛,新型顯示「屏」頻出彩,量子信息前途無「量」……一批新興產業發展動能強勁有力。其中,汽車產業實現歷史性突破,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20年的全國第8位、第4位雙雙躍升至今年上半年的第1位,全國每出口四輛汽車,就有一輛安徽造。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慧、先進結構材料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DRAM存儲器產能居全國第1位、全球第4位,晶合集成顯示驅動晶片市佔率居全球第1位,光儲產業綜合競爭力評價居全國第3位。 在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安徽經濟能夠保持爭先進位、逆勢上揚,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於新興產業「雙招雙引」和產業培育帶來的新動能。 拉長時間軸,從「十四五」以來安徽聚焦實體經濟擴投資、強制造、育主體、聚要素的一組關鍵指標看,就會看得更清晰。 以製造業投資為例,2021年至2023年,安徽省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4.6%、21.5%、20%,高於全國1.1個、12.4個和13.5個百分點。2024年,安徽製造業投資增長13.3%。就這樣,製造業投資連續4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以大項目為例,2021年至2023年,以新開工50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為例,2021年全省有5個,2022年增加到56個,比此前6年的總和還多12個,2023年有53個。2024年,安徽省新開工10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248個,比上年增加36個。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繼源認為,安徽的產業創新,正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面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的手法方式,在全國來看都獨具特色,令人刮目相看。 氣質在變—— 上市公司182家,居全國第7位;外貿近3年連續進了4個位次 談及安徽的氣質之變,最明顯的就是變得「更開放」,可以說,市場化與開放發展已然成為安徽的鮮明標識。 回溯近年來安徽奮進歷程,不難發現一條主要脈絡: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優勢,自覺把自身改革發展放到全國大局中去思考謀劃推進,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安徽因此站上高質量發展的「新風口」。 近年來,安徽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深度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與滬蘇浙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向科技、產業「軟聯通」邁進,「十四五」前4年滬蘇浙來皖在建億元以上項目年實際到位資金近萬億元、佔比穩定在60%以上。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不斷轉化為通江達海、左右逢源的發展勝勢,安徽在中國經濟地理中的價值大大提升。 以外貿為例,安徽外貿近3年連續進了4個位次,2024年排全國第九。 更能印證安徽氣質的,是上市公司數量。安徽已從資本市場曾經的「小透明」,變為境內上市公司182家,一躍成為全國上市公司數量排名第七的省份。 開放的氣質,帶來的是「近悅遠來」的發展氣勢。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齊澤凱在2025世界製造業大會上說了這麼幾句話:「安徽以其遠見、速度與卓越的人才,將始終處於我們未來徵程的中心。能與安徽攜手前行,大眾汽車感到無比自豪,並將持續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化進程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王弘毅)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